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文学理论悖论举例,文学理论悖论举例分析

  1. 类似于“A君:B君说的都是对的 B君:A君说的都是扯淡”的悖论是否已经在数学或逻辑学中被讨论过?

类似于“A君:B君说的都是对的 B君:A君说的都是扯淡”的悖论是否已经在数学逻辑学中被讨论过?

题目中说的这个悖论,在本质上就是罗素悖论。罗素悖论实在是太重要了,岂止是被讨论过,简直是引发了数学界的一场地震。所以题主如果对数学史、数学基础产生兴趣,那很好;但如果以为自己想到了一个别人没想到的东西,那很遗憾,不是的。

罗素悖论到底是什么我们来解释一下。

***设一个城市里有一个理发师,他说他的原则是:“我只给那些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那么,他该不该给自己理发呢?

文学理论悖论举例,文学理论悖论举例分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如果他给自己理发,那么按照定义,他就不属于“不给自己理发的人”,所以他不该给自己理发。

但如果他不给自己理发,那么按照定义,他又属于“不给自己理发的人”,所以他又应该给自己理发。

晕了不是?

文学理论悖论举例,文学理论悖论举例分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用数学语言说,如果定义一个***为“所有那些不是自身元素的***的***”,把这个***叫做A,那么A是不是A自己的一个元素呢?

如果A是A的元素,那么根据定义,它就不是自身的元素,自相矛盾

如果A不是A的元素,那么根据定义,它就是自身的元素,还是自相矛盾。

文学理论悖论举例,文学理论悖论举例分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个悖论是英国数学家、哲学家、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伯特兰·罗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1872-1***0,请仔细看看他活了多少岁!)在1901年提出的。在此之前,数学家们普遍认为数学的基础已经牢固地建立起来了,数学的真理性得到了确认。但这个悖论一出,数学界陷入了恐慌,有些人甚至把自己刚写好的著作付之一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