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一词来源于西汉刘向,他是西汉时期一位著名目录学家、古典文献家。
他把屈原以及屈原学生宋玉的作品,还有西汉的贾谊、东方朔等数位文人模拟屈原之作以及自己的作品《九叹》编成一集子,题名为《楚辞》。
《楚辞》本义是指带有楚地特色的文辞。说白了就是当地的风土人情、浓厚的地方色彩、方言,声韵等突出了屈原的语言风格、写作风格。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楚辞》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
从文化精神而言,屈原那种九死不回悔的执着精神、爱国精神、上下求索的精神、独立不迁的人格精神、与坎坷悲惨的遭遇引起后世文人的无限敬仰和同情。历史上,每当民族危机时刻,无数的仁人志士都以屈原的精神为动力来鞭策自己。
从文学角度而言,《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它开启了诗人独立创作的新经元。《楚辞》与写实体性诗歌《诗经》并称为“***”,可以说是我们中国文学史上两大源头。后世诗、词、赋、小说等所写的文学风格、语辞、精神、内容题材都可以追溯到《楚辞》《诗经》里面。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日月勿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我喜欢它,喜欢它的字、音韵、以及那种纯粹的美和哀伤!
楚辞对中国文学史的影响可谓巨大,其中尤以离骚为突出!
后代习文者,大多以楚辞为临摹范本。这里尤以唐代为突出。我们从唐代文人的作品身上看到了很多楚辞的影子。王勃的滕王阁序,“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这样的句子在王勃的滕王阁序里很多,离骚中,“既莫足与美政兮,吾将从彭成之所居。”,这两者的表现方法是多么的相似。李白,“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这两者的想象力又是多么的接近啊。
我们从宋词中也能看到很多楚辞的影子。苏轼,“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这两者情感的抒发,简直如同一辙。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离骚,“时暖暖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场景的描绘如共处一地。
所以我要说,楚辞是我国后代诗词歌赋的教科书,如同书法的兰亭序!
与其说《楚辞》对中国文学界的影响,倒不如说战国时代的楚国伟大诗人屈原对文学界的影响更为准确!
《楚辞》,又称为"赋“。是中国古代兼具诗歌与散文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基本上指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创制的一种新的诗歌,与《诗经》相比较,它的篇幅扩大,句式较长,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至汉成帝时,有西汉文学家刘向将屈原和之后的楚国作家宋玉等及西汉贾谊、东方朔和自己的辞赋汇为一集,共有十六篇,定名为《楚辞》,作品中,以屈原所作数量最多,质量最好。而屈原的《离骚》,又是楚辞的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这种文体为“骚体“。文学史上常以"风“、"骚“并称,风指《诗经》,骚指《楚辞》。南齐沈约在《宋书:谢灵运传论》中,曾经用"莫不同祖***”一句,以概括汉魏以来诗歌的渊源。鲁迅先生则认为,《楚辞》对后代的影响,"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正是由于《楚辞》这一体裁为屈原所创,其中所收又大多为屈原所作,所以说,屈原的精神是给了中国文学有了深刻的影响。
其《离骚》,强烈的表达了诗人进步的政治理想、愤世嫉俗的高洁品格,热爱祖国、同情人民的炽热感情,以及为实现进步理想而不屈不挠的献身精神。其《九章》,由写于不同时期的九篇作品组成,多以朴素的文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要求革新政治的理想和抨击楚国黑暗时政的愤恨之情。其《九歌》,***用民间祭祀鬼神的歌曲,经过新的艺术创造,深刻的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有才难展、有国难报的凄苦心情。其《天问》,则以奇特的体制,就自然现象、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向天提出了一百多条质问,表明诗人放逐之后,对传统思想和历史人物的批判态度。
其全部诗作,想象极为丰富,构思奇伟,并且较多的运用比兴和拟人化的手法,溶神话传说、日月风云、山川花草于一体,构成一幅幅感情激越、色彩斑斓绚丽的图画,开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之先河。在艺术形式上,则是利用和借鉴当时祖国的南方的楚国民歌长短参差,多用"兮"字的自由句式,大大的扩充了诗歌的表现能力,为我国诗歌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这也就是《楚辞》在我国文学界的深刻的影响!
在[_a***_]几千年的文明进程中,有文明古国之称的中国,在文学方面成就辉煌,为世人瞩目。纵观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无论是春秋时的《诗经》、秦汉时的辞赋,还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它们都是时代的产物,都以时代标名。这说明它们不是某一地区特有的文化现象。而“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的“楚辞”则独树一帜,恰恰是以产地命名的。楚辞是楚地的歌辞,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在楚地民歌和巫歌乐舞的直接哺育下,借鉴神话的表现手法而形成的。楚辞是南楚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是继《诗经》四言体后出现的一种新诗体。它的奠基人和代表作家是楚国大诗人屈原。
屈原与楚辞的出现,开始了我国诗歌史上《诗经》以后的第二个重要时期。屈原以前的文学作品,譬如《诗经》在流传过程中虽然经过诸多修订,但大体上仍保留着纯朴、自然的本来面目,从中可以看出集体生活的情景,群众创作的智慧。而楚辞则基本上是由屈原一个人所创造的,它开创了我国诗歌史上诗人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并把楚地原有民歌从内容到形式都提高了一步,创造出一种崭新文学体裁——骚体。
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楚辞》收诗25篇左右,其中绝大部分为屈原所作,如《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其中《离骚》是屈原得代表作,其基本内容有:对理想的追求;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坚持理想、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其在艺术上有极高的造诣和独特的风格:塑造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纯洁高大、血肉丰满、具有鲜明个性与伟大名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具有划时代意义;在诗歌形式 和语言上有很大的突破,既选取了当时楚地民歌的形式,又借鉴了当时蓬勃发展的新体散文笔法,强化了诗的表现力,同时又***用了大量方言口语,使诗的语言生动、形式活泼;比兴夸饰与神话传说的广泛运用,使其具有了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 [1] 。从此以后,“骚”与“诗”并称,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两座艺术丰碑。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23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