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刘宁 文学

  1. 夷陵之战精锐损失殆尽,蜀汉重臣相继身死,诸葛亮如何力挽狂澜?

夷陵之战精锐损失殆尽,蜀汉重臣相继身死,诸葛亮如何力挽狂澜?

由于关羽违背了诸葛亮制定的联吴抗曹之基本方针,不仅丢掉了战略要地荆州,还落得个兵败身亡的可悲下场;刘备继续发展这一错误,他不顾群臣反对,执意空国而出,讨伐东吴,为关羽报仇,同时复夺荆州。

221年7月,刘备伐吴之师即将出发,命车骑将军张飞率精兵万人出阆中会江州。不料性格暴躁、喜鞭笞士卒的张飞被其部将张达、范疆所害,凶手带着他的首级顺流东下投孙权去也。刘备得知后,悲痛万分,对孙权的仇恨倍增,于是立刻传旨东征。在此期间,孙权遣使求和,刘备盛怒不许。

临危受命的东吴大都督陆逊见刘备倾巢而来,兵锋甚锐,知道硬拼是不行的,只好收缩兵力于夷道、猇亭,据险坚守,与蜀军形成对峙之势,绝不轻易出战。刘备与陆逊相持于猇亭,他见陆逊坚守不出,求战不得,只好作与吴军打持久战的准备。他认为,吴军善于水战,却不谙陆战,为避免以短击长,他下令“弃船就步”,让全军一起上岸,为防吴军偷袭,截断归路,又在崎岖蜿蜒的山道上树栅连营700余里。

刘宁 文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刘备命蜀军在险峻狭窄的山道上建40余屯,连营700余里,恰恰犯了兵家大忌。

陆逊最怕蜀军水陆并进,猛攻夷陵。如今,他见刘备并没那样做,反而树栅连营700里,正中了自己“以逸待劳”的圈套,心中大喜过望。

双方对峙到闰6月,风向突变,陆逊见反攻时机已到,于是下令发动奇袭,并顺风纵火,霎那间,火借风势,刘备大营内外顿成一片火海。待火势形成,陆逊下令吴军发起全线反攻。吴将朱然、韩当各率5000兵马,攻破蜀军先锋,接着向蜀军侧翼迂回,准备一举切断蜀军退路。蜀军大败亏输,大将张南、冯习、傅彤、武陵蛮王沙摩柯、从事祭酒程畿等人相继阵亡,将军杜路、刘宁等无路可逃,被迫投降。蜀军土崩瓦解,损失了数万人。

刘宁 文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赵云、马忠等人的接应下,刘备好不容易脱险,带少数残兵败将狼狈不堪的退回白帝城。

彝陵之战的惨败,使诸葛亮制定的第一步战略***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不久,刘备在悔愧交加下病死,诸葛亮、李严受命辅佐17岁的后主刘禅,以丞相的身份担负起治理并振兴蜀汉的重任,确实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

哈哈哈,没有读过《三国志》。单从《三国演义小说分析,白帝城托孤,刘备殡天之后,诸葛亮力挽狂澜主要表现在:

刘宁 文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一,辅佐幼主登极。

国不可一日无君,刘禅又是唯一的继承人。所以,辅佐刘禅登基是头等大事。其中,新的人事安排是颇费周张的。

第二,是平定当时蜀地附近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也是当时的一件大事。刘备死后,蜀国对曹操暂时够不成什么威胁了。天下的主要矛盾,转移到曹、吴之间。

所以给了诸葛亮休养生息,发展壮大蜀国实力的机会。也为后来的伐曹坚定了军事基础和经济实力。


这个问题问的好。

诸葛亮怎么做的呢?

对内是休养生息,积蓄力量。对外是联合东吴共抗曹魏。

先说对内。

刘备去世以后,蜀国内乱四起。

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

面对严峻局面,诸葛亮知道蜀国现在国力太弱,已经经不起任何折腾。一旦平叛失利,蜀国就会灭亡。所以他找了个借口,对叛乱不予理会。一心一意恢复生产,休养生息。

三年以后,恢复的差不多了,诸葛亮才率军南征。

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

可以说,这三年的时间,是蜀国生死存亡的三年。也是蜀国从灭亡边缘逐渐恢复的三年。

随后,又休养了两年。诸葛亮才出兵北伐。

第二是对外。

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

派遣使节,与东吴联姻和亲。重新建立吴蜀联盟。

固守汉中五年。对曹魏,不挑衅、不进攻。使曹魏上下放松警惕,以至于产生了“蜀中寂然无声”的感觉。从而争取了五年的宝贵时间。

诸葛亮的一系列神操作,使蜀汉渡过了最危险最脆弱的三年,一举转危为安。

这个问题,我们得从“骂死王朗”说起。真实历史中,王朗来找骂,象征着蜀汉***那段风雨飘摇岁月的危险和脆弱;诸葛亮许久后的回信,是蜀汉***渡过危机,重新崛起的宣言书。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骂死王朗的故事,相必大家都听说过。

事实上,“骂死王朗”确实是一场演义式的文学描写。可是,却有其历史原型,这段原型,隐含了诸葛亮主政之处的艰难岁月。

刘备去世后,蜀汉国力大减,蜀汉统治集团的威信大失。

1、一直以来对诸葛亮严格法治的举措不满的益州豪强,公开质疑“苛政”。甚至少数豪强与东吴联系,发动叛乱。这也包括了后来著名的南中地区的叛乱。

2、与东吴关系破裂。夷陵之战后,孙权曾主动联系刘备,希望和好,但没有结果。此时,东吴反而是蜀汉最积极的敌人,他们积极支持蜀汉内部的土豪反叛。

在这个背景下,魏国的王朗等人出马了。

事实上,不只是王朗,华歆、陈群等也都写信给了诸葛亮。要求蜀汉归顺大魏。

从今天的角度看,王朗等人纯粹是找骂。不过,在当时看来,却未必如此。且不说此时蜀汉内忧外患,就是蜀汉后来稳定下来以后,魏国也以“刘备死后,川中无害”,在前线兵力极少,被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打了个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