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的小说基本围绕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展开描写与叙述,如挪威森林中的绿子等等,人物的转变,经历多少都笼罩着一种悲欢离合的氛围,这跟“苦咖啡文学”不谋而合,但从另一方面讲,这种不谋而合却有着宏观文学的大与力度,他以小见大的张力更与苦咖啡文学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苦咖啡文学”不能概括村上的作品,不能以是不是来概论。
“咖啡馆是什么风格,这种***就是什么风格,咖啡馆是什么氛围这种***就是什么氛围,咖啡馆的语言有多好,这种***语言有多好,咖啡馆有多么苦难,这种***就有多么苦难。如果咖啡馆充满着温情充满着神秘,充满着东西方文化的结合的时候,那这种***也同样充满着东西方那种文化文学的结合。”
写作的人物已经从社会历史转向了家庭。作品没有《战争与和平》描绘的宏大历史中的苦难,也没有巴尔扎克作为法国社会“书记员”的社会关切和民族情感,而“只是关注一个微小人群中的小伤感、小温暖、小挫伤、小确幸”。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苦咖啡文学”,这是一个比喻。“它们和苦咖啡一样,温暖中带一点寒冷,甜美中有丝丝苦涩。”在这种文学中只能看到一个群体中的小困难,小挫折,并不能看到国家和民族所面临的困难。
“作家如果不给读者提供本民族人群和个人最艰难的生存境遇,那么他的伟大是值得怀疑的。”
村上春树的作品中展现不出国家或者民族的状况,也因此虽然他的作品比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大江健三郎、芥川龙之介的作品卖得好得多,但是赢得的尊重比前辈少。
村上的作品不算苦咖啡吧!是青春的延续,在他的作品里表现的情绪是青年的迷茫、渴望和寻找。对性的渴望,在他的作品里表现的比较凸显,这真是青春游动的主旋律。他像是个不愿意老去的青年。他是一个比较成功的畅销书作家,虽然身为日本人,但他更像是一个流浪他乡的游子,在他的作品里很少能找到日本的气息,更多的是欧洲文化拼筹的思想体系。
苦咖啡文学是个标签?还算不上分类吧?是严肃的文学评论吗?还是某些人随意编排的说法呢?
好像是有人对村上春树瞧不太上的,认为村上春树如果的了诺贝尔文学奖,世界文坛就完蛋了之类的。
不至于的吧。诺贝尔文学奖是个好品牌,炒作得十分成功。不过,看看这十几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出来过什么真正有影响力的有价值的作家吗?诺贝尔文学奖,对各国文学的发展,有什么贡献吗?各国的文学,还不是大家自己干自己的,和诺贝尔文学奖有什么关系呢?诺贝尔文学奖管得着吗?
如果非要说苦咖啡文学是局限于咖啡馆小天地的文学,我谢谢这位。
很多了不起的作家是在咖啡馆里写作的。
比如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海明威。他那本为世人传颂的散文集《不固定的圣节》,很多灵感就是在咖啡馆里产生的。
村上春树写了不少年轻人对生活的迷惘和思考,这难道不是年轻人的现实吗?年轻人不是都要去看厚重历史和现实的,他们外表的冷漠和内心的敏感,是需要有人写出来的。苦咖啡文学是一个强加的标签,看不出来这个标签的价值在哪里,想说明什么。如果这个标签是专门为了说明村上春树作品的某一特性,那么似乎村上春树这位大作家只好接受了。
村上春树是马拉松爱好者。在咖啡馆里似乎是没法跑马拉松的。
受欢迎的作家,总是会被不那么成功的同行妒忌的。
很正常。另外,苦咖啡要做好一杯,也不是简单的事情,也是可以写***的。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23748.html
上一篇
中班文学作品活动重难点
下一篇
文学理论怎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