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流派 > 正文

诗经两大文学流派是什么

  1. 为什么《诗经》能列为五经之首?

什么诗经》能列为五经之首?

先秦就有五经的概念,五经包括哪些大家应该了解:诗,诗经:书,尚书;礼,礼有不同的说法,因为礼有三礼《仪礼》《周礼》《礼记》,我个人认为讲五经的礼应该是《仪礼》,《仪礼》的年代早,而且在汉代经学博士里面《仪礼》立的早。《周官》,也就是《周礼》。《周礼》发现的晚,到西汉景帝、武帝的时候,河间献王才把这个《周官》弄出来,然后到刘歆吹捧它,它才有一定地位。《礼记》是汉代人整理的东西。所以五经中的礼应该指《仪礼》;易,周易;最后一本春秋》。诗、书、礼、易、春秋,这是五经。

五经的排序方法也是不一样的。通行的说法是今文经学家的排序方法。汉代有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什么叫今文经学,什么叫古文经学,任何讲经学的人都会讲到这两个问题。这个问题不多讲,但是大家要有一个基本的判断,今文经学跟古文经学不是一回事。古文经学排五经的次序跟今文经学不同。古文经学按文献时代的早晚,五经中易经时代最早,相传伏曦氏创了八卦,因此易经排最前面。其次是尚书,尚书里有《尧典》,尧的年代比周、商要早。接下来才是诗、礼、春秋,这是古文经学排的五经次序。那么,今文经学为什么把诗经排在第一,是因为诗经特殊的性质。这里面就涉及到诗经的文学性

中国古人说做学问,一个人要成为一个君子,怎么做——兴于诗成于礼。兴是兴起的意思,因为诗经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在感染和熏陶人这个方面,比历史书哲学书要实在,而且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古人认为,每一个人要成为君子的话,他先要读诗。诗经为什么是五经之首,其实是得益于它的文学性。

诗经两大文学流派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诗经》是文学之源。任何一本文学史或者讲《诗经》的书都会提到一句话——诗经是我国第一部文学总集,除了它年代很早,还有一点,它是中国文学的典范。我们讲一个人有文化,会说这个人风雅、***。风雅两个字怎么来的,《诗经》里有国风、大雅、小雅,***两个字又是怎么来的?风者,诗经之国风也;骚者,楚辞离骚也。讲中国文学,喜欢文学批评,讲诗言志、讲风雅,这些传统都是从《诗经》来的。另外讲中国文学表达技巧的高明,比如比兴的手法,就是《诗经》的两种表达方法。所以《诗经》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性、不可替代性,就是这八个字——五经之首,文学之源。


为什么诗经能够列为五经之首?这个原因其实很简单,就因为他成书年代比较早。中国的早期先民其实有着非同寻常的智慧,远超同时期其他国家。在物质基础十分贫乏的上古时期。中国人就会使用文学诗歌来装点自己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这种对于精神世界充盈的追求,是中国人领先于世界人的生活意识的一个具体表现。诗经分为三篇。分别是风雅颂。代表了不同的三个阶层。而这三个阶层都会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观念和主张。其内容非常的广泛,充斥着古代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诗经被列为五经之首。

诗经作为五经之首,并非诗经比其他经书强。而是因为孔子教育***的时候,先是以诗经作为启蒙教材

诗经两大文学流派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孔子教学,并非教***们简单地记忆、诵读,他更为注重的是从古代文献中阐发“先王之道”,以培养***们的德性,先“立身”,再“处世”。《诗经》在道德培养中更是起到了重要作用。《毛诗序》中有“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诵习者在与诗中情感的碰撞与交流中易于改变性情、提升品德,这正是“夫子施教先以《诗》”的根本原因。

《孔子家语·***行》:“卫将军文子,问於子贡曰:‘吾闻孔子之施教也,先之以《诗》、《书》,而道之以孝悌,说之以仁义,观之以礼乐,然后成之以文德。’”(卫国的将军文子问子贡说:“我听说孔子教育***,先教他们读《 诗》 和《 书》,然后用孝和悌的思想教导他们,讲的是仁义,观看的是礼乐,然后使他们成为德行高尚的人。)

论语·阳货》载孔子语:“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句话可以看作是孔子对《诗经》学思想的高度重视。

诗经两大文学流派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诗》在古代是《诗经》的特指代称,小子指学生,可以直译为“你”。

西汉时期,董仲舒独尊儒术,先后把儒家的《诗》和《书》、《易》《礼》、《春秋》等五部典籍尊奉为经。而且诗经列入“五经”之首.

为什么列"诗经"列为首?因为按系统教育的程序,先易后难,先个体到群体,先年青到年长的循序渐进方式,"诗经"是应该是基础的基础,如此编排非常合理,汉朝进行儒学教育是非常不遗余力的。自汉后2000多年,此教育方式培养出一代一代优秀仕人(士人)为中华文化传承起到很大作用。巜诗经》的确是小子们必读的经书。👍

五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诗经排第一,但不能说五经之首,这会有争议。

这个排序其实是一个认知的渐进过程。就好像我们学习过程一样,要从比较基础的东西学起,然后建起认知的高楼。

为什么诗经排在第一位?

首先,《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汇。它的作者有各种人,高低贵贱,男女老幼都有。儒者,人之需也;而儒学,主要研究人以及人之间关系学科。从《诗经》上,你能触摸到每个阶层的心。

其次,《诗经》是经过孔子编辑的,所以这位编辑的话,最有说服力。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对,诗经里面的每一首诗,都是在表达着每位作者的真实情感。

然后孔子也说了:诗可以兴观群怨。什么意思?就是诗可以帮我们合理的处理情绪,可以帮我们社交,可以让我们显得有格调一些、有认知[_a***_]一些(在当时而言)。

还有,就是不学诗,无以言。

暗恋了,你可以说:洵有情兮,而无望兮。怨恨了,你可以说: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想交朋友,你可以说: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这就是孔子说的,不学诗,无以言的缘故。因为中国人都含蓄,念一句诗,可以敲敲对方的心门。当然,这是当时贵族之间的‘暗语’,当时的底层和现代人,基本白瞎了。但在当时,你要是不懂诗经,上层社会是一定没你任何事的。你就等于不会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