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陈子昂主要文学理论有哪些

  1. 陈子昂在初唐文学革新中起了什么重要作用?

陈子昂初唐文学革新中起了什么重要作用

陈子昂,唐朝诗人。著有那首有名的《登幽州台歌》。

初唐时期,唐太宗李世民,决定开创新朝新气象。

诗风折射的就是世风,所以李世民指出“去兹郑卫声,雅音方可悦。”意思是:去除了音乐中的靡靡之音,纯正雅乐才能令人赏心悦目。

陈子昂主要文学理论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这样一个主导思想氛围中,陈子昂的诗歌主张,正好也契合了这种精神

唐朝初期文坛,许多写诗者承袭了齐梁时代轻薄婉媚。连太宗自己也有诸如“结伴戏方塘,携手上雕航。船移分细浪,风散动浮香。”这样的颓靡之作。

那个有名的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是这温软诗风的领军人物

陈子昂主要文学理论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陈子昂就这种诗风,在一篇名为《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旗帜鲜明地提出诗歌的两个概念:兴寄和风骨

兴寄就是诗歌应该有所寄托,他认为诗歌不能无病***,更不能堕入下流庸俗的泥潭;诗歌应以汉魏时期建安诗歌风格为榜样,应该有那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豪迈洒脱。

陈子昂尖锐指出:”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当时的才子杨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也批驳当时的诗风”骨气都尽,刚健不闻。“

陈子昂主要文学理论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这样铿锵有力的唱和呼应中,唐朝开启了文坛新时代。这才有了后边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一大批唐朝诗坛精英的闪亮登场。

陈子昂(公元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唐初著名诗人。他在武则天当政时,上《大周受命颂》,得到武则天重视,授官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屡次上书言事,言多切直,不怕触怒权贵。他对于当时政治经济措施的利弊确实有所了解,议论国事、利民、刑狱和边塞问题,都针对事实,不是书生的空言。他曾主张息兵,但不是反对一切战争。对于契丹的叛乱,他曾自请从军征讨。对于从雅州进攻羌人他却极力劝阻,认为对国家人民有害,只对“奸臣”、“贪夫”有利。这都能表现他是有见识的。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陈子昂从武悠宜北征契丹,他要求分兵万人为前驱,一再进言,为武悠宜憎恶,受到降职处分。圣历元年(公元698)陈子昂辞官回乡。武三思嘱咐县令段简诬陷他,下狱后,死于狱中。

陈子昂的文学创作和主张在唐代极有影响可以说是开诗坛风气之先。韩愈《荐士》诗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陈子昂的文章力矫当时浮艳之弊,虽不能尽删骈丽,大都朴实畅达,取法古代散文。他的诗要求追步建安、正始的作者,反对只重浮华、艳丽的齐梁诗风,标举风雅比兴、汉魏风骨的传统。《感遇诗》三十八首可以代表他实践的成绩,这些诗或感怀身世,或讽谏朝政,慷慨忧郁,类似阮籍的《咏怀》;虽有时“词烦意复”,甚至不免“拙率”,比较盛唐李白、杜甫等大家艺术创造方面有所不及;但因为这些诗趋向端正,内容具有现实意义,不能不承认它们是革新风气的优秀作品。难怪它们被稍后出现的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和主张“为时为事”而写诗的白居易所称道。

韩愈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请注意“始”这个字,这标志了陈子昂最重要的文学史地位,意思是说他的作品不一定最好,和后面的复古大将李白相比事实上是不够的。但是从一个时间点来讲,他确实是所谓的开风气之先,把文学发展扭转回正道上。也就成为所谓的时代的先行者领导者,就这一点而言,陈子昂获得了一致的公认。

陈子昂,初唐文学的领航者,男高音。

先行人物

齐出沈约,重诗韵、对仗,以理性来规范文学。作《四声谱》。虽然使形式完整,但诗意不自然,僵化。

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

白云幽石,绿筱清涟,四个名词。抱、媚,两个动词。白、幽、绿、清,四个形容词。形式而言已经非常讲究。

2.自隋入唐

虞世南,大书法家

王勃,初唐四杰之一,同期的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文字还有六朝气息,王勃的独创性最高。天才,六岁能作文,二十七岁溺亡,天才都早夭。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千古名句。

宋之问、沈佺期,号为沈松建树唐律。“锦绣成文,学者宗之”。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唐诗的发展,经历了初、盛、中、晚四个阶段初唐高宗时,王勃、杨炯、骆宾王等“初唐四杰”提出反“绮碎”重“骨气”的主张,他们的诗虽然还未脱尽齐梁影响,但题材内容和思想感情已有所变化。武后时的陈子昂,高举革新的旗帜,提倡“风骨 ”、“兴寄”,他的创作实践,体现了他的主张,终于端正了唐诗发展的方向

陈子昂(公元六六一年——七O二年),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武则天时期的诗人和政论家。二十四岁时,被授为麟台正字,继为右拾遗。他支持武后,但也敢于对当时的政治提出尖锐的批评三十八 岁后辞职还乡,后被武承嗣迫害,冤死狱中。

在唐代的诗歌 发展史上,陈子昂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 的诗歌主张标举“兴寄”与“风骨”,力倡健康的政治内容与朴质刚健的语言相统一,反对占诗坛统治地位的,一昧追求词藻而内容空泛的官体诗。他的诗歌创作,语言质朴,意境开阔,多以抒写政治感慨、评论时事为内容。对于唐代新诗风的形成做出了积极贡献。

以下,我们以陈子昂的两篇[_a***_]为例,在了解诗作内容的基础上侧面了解一下陈子昂在初唐发挥的作用。

(一)感遇(三十八首选一首):

蓝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本诗以香草自喻,抒发事业无成的政治苦闷,用象征手法表现忧愤之情,朴质苍凉而不纤弱。受到了阮籍《咏怀诗 》的影响。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可以说是第一声具有开国气象的唐音。全文只有22个字,《春江花月夜》有252个字,可是无论从气魄、知名度、意义上来说,《登幽州台歌》都是丝毫不输的。

陈子昂出生在***初期,是四川人,他的第28代世祖是西汉的陈平,所以血统还是比较高贵的。而且他骨子里有一种野性,或者说是游侠气。

在成年以前,陈子昂基本上不读书。他喜欢打架,喜欢骑马,喜欢四处吃喝玩乐,所以有人说他“家世富豪,少年好侠”。

后来陈子昂突然就开窍了,他开始奋发读书,并且决定到长安去。他想要辅佐明君,施展抱负。而长安在当时可以算得上“世界中心”了,也是人才聚集的地方。

有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怀才不遇,他的第一份“工作”是麟台正字,相当于给武则天当秘书。官非常小,做的也是校对的工作。但武则天是很惜才的,后来陈子昂的官职最高做到了右拾遗。

在公元的696年,武则天的万岁通天元年,发生了一件很不吉利的事情。契丹反叛朝廷,武则天大怒,派建安王武攸宜去讨伐,而陈子昂跟着出征。

武攸宜是武则天的亲侄子,但是非常草包。陈子昂经常与武攸宜意见不合,武攸宜就将他贬为军曹,所以陈子昂只能眼睁睁看着武攸宜在这一战中节节败退。

空有一身的抱负没办法施展,于是他在一个黄昏登上了幽州台,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幽州台就是黄金台,是招纳贤士的地方。

他悲愤,他孤独,他壮志难酬,他只能怆然而涕下。这是大男子的眼泪,隐忍克制,道出了千古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

陈子昂诗风刚健,彻底肃清了齐梁诗歌中绮靡纤弱的习气,对盛唐诗人张九龄,李白,杜甫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