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正文

五四青春文章

  1. 五四运动期间,新诗开始流行,有不少好诗,说说你最喜欢的新诗?
  2. 没有老师的引导我看不懂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你能讲解一下吗?

五四运动期间,新诗开始流行,有不少好诗,说说你最喜欢的新诗?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新诗成为一股潮流,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比较喜欢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有人说是爱情诗、有人说是抒情诗,各执一词……

“五·四》运动,抛开政治层面的意义不说,文化方面的确开辟了新的局面,就新诗歌来说,一些名人如胡适、郭沫若、沈尹默、徐志摩、郁达夫、刘大白…纷纷展现,留下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品。郭沫若的“炉中煤”,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等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新诗虽好,但我还是更喜欢古诗古体诗古风诗以及骚体诗,比如“力拔山兮气盖世…”“大风起兮云飞扬…“”等等。

***的诗人中,我不大喜欢郭沫若;但在所有的新诗里,我最喜欢的却是他的《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

五四青春文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五四青春文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轻的女郎,

五四青春文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鲁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没有老师的引导我看不懂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你能讲解一下吗?

建议所有新时代的年轻人,别再以鲁迅笔下的人物社会比照今天的现实,那样会陷入严重的误区。鲁迅生活和思考的年代中国社会四分五裂、战乱不止、强敌环视,人民水深火热。而今天的中国,国家团结稳定、和平安宁、自强自立,大多数人民享受最大的民主与自由所以,理智的人要以发展眼光和全球视野看中国的过去和现实,切莫以个人好恶论古今。今天的中国,代表人类希望和未来,中国人应该珍惜。

说实话《狂人日记》我只看过一遍,并且当时并没有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上高中的时候,有个女同学看了《狂人日记》,我问她感觉怎么样,她说,"可好看了!"但是觉得她只是附会经典,那并不是她内心最深处的话。

在我看来,《狂人日记》只是一篇带有战斗檄文性质的口号文章,它的目的就是控诉封建社会对人性的压抑,擢穿它虚伪的本质,唤起人们对善恶最质朴的判断。所以它的文字是狂飙的、***的,和富于煽动性的。对当时的人们来讲,人们看到这样一篇文章当然是热血沸腾,但这只是在少数知识分子当中,对于大多数国民来讲,***连字都不认识,谈何看文章。既使你念给他们听,他们也会反问,祖宗行了几千年的东西难道错了?

时过境迁,现在看《狂人日记》的已经很少了,估计就只有那些文学史研究家。这很能说明《狂人日记》只是一篇顺应时势的战斗檄文,时过境迁,再读它已经觉得没有意思了,因为它的效用已经被使用完了。一篇故纸堆里的旧文,谁会愿意花时间翻看!

有人说《狂人日记》很幽默,我实在看不出来它哪幽默,不过用词比较夸张罢了,那种附和高雅的干笑,听者能有几个觉得舒服的!有人说《狂人日记》思想很深刻,坦白讲,它所宣传鼓吹的一切思想在知识分子中已经是常识了,在西方那更是妇孺皆知,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早已经甚嚣尘上,在西方的社会科学领域占据了上风。至于说《狂人日记》的艺术水平,一篇没有多少实质的文章,打扮的越花哨越像个老来俏的老太太。当然,我并不是否定《狂人日记》的历史价值或者说它曾经所起的积极意义,只是不要过度吹捧就好。

当年如火如荼的"五.四运动",我在历史课本上学到的时候,觉得它那么神圣,那么青春洋溢。每次提到这次运动的时候,人们总不忘了提到《狂人日记》,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中的一颗重磅***。当时在历史书上看到这个***名字,畅想着它一定非常深刻,非常激动人心,非常耐读。可是数年之后,当我真正走近它时,心碎了一地,***是个什么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