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家具设计》作者胡虹,首先了解家具设计的基本原理,熟悉家具设计的历史发展。王世襄的《明式家具研究》系统乐观的介绍了明式家具的成就,被誉为明式家具的“圣经”方海的《现代家具设计中的中国主义》介绍从一些传统家具样式中作探讨并延伸到现在家具设计中的一些经典产品,个人感觉很有意思,希望这几本书能够让您满意。
关于明式家具,王世襄先生的很多书都非常经典,《明式家具珍赏》等,都再版了很多次。清式家具,故宫博物院出的很多收藏的书都很不错,都有***大图,可以看到各个细节。不过书的价格也很贵。
平面构成,看一些类似《秩序感》、《构成研究》、《艺术设计的点、线、面》
中国大家居行业最受欢迎的专业书籍——《中国家具建材经销商70问》、《谁动了我的业绩》、《商战突围 促销为王》、《中国家具王牌实战销售》、《中国家具行业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家具导购员》
马未都谈家具收藏,任何一个书店里都有。
目前市面上有的就是清代李渔的《闲情偶寄》,是当时指导消费的书,里面包括了部分家具部分的陈设和摆放。
必定首推文博大家王世襄。
关于家具的著作,大多鸿篇巨制,需要慢慢细读,放在手边,常读常新。在这里,还是先推荐一本稍薄的,能一口气读完的“小书”。
在这本书里,每件家具都有一个收藏故事。
有的着重讲述家具的来源、有的是修复中所耗费的心力与所得的惊喜、有的是家具的四处流转等等。这些故事串联起了从1985年《明式家具研究》横空出世之后这二十多来家具收藏的历史,也让读者体会到在八十年代末,以香港作为集散中心的明式家具收藏热。
除了故事,还有对家具的专业描述,讲解得很到位。一些关于形制、部件的专业术语,看完此书也就了然,举个栗子,诸如案、桌、步步高赶枨、霸王枨、一木连做、粽角榫等等。
蓝色这本是2015年新出的版本,在《明式家具二十年经眼录》的基础上有作增删。
欢迎关注家居观止。在家居领域,我待过工厂、干过销售、做过设计、有过终端专卖店,多年学习研究传统家具。一枚极具温情的职业家居人,分享最接地气的家居指南。
家居观止是中国传统家具的铁杆迷弟,这里我想说说王世襄、田家青、周默、牛晓霆四位先生的书。
其实和王世襄同时代甚至在他之前研究明式家具的中外大家,不乏其人;如古斯塔夫·艾克、朱家溍、陈梦家……但只有王老爷子以一人之力著书立说填补了国内研究明式家具的空白,成为当之无愧的明式家具研究奠基人。
王世襄先生通过《明式家具珍赏》、《明式家具研究》、《明式家具萃珍》三本权威书籍,分别从明式家具的时代背景、种类与形制、结构规律、装饰艺术、用材、年代鉴定、改制修复、术语简释、明式家具的品与病等九个方面系统全面地论述了明式家具的艺术价值。
今天市面上研究明式家具的书籍及相关学术基本都是在王世襄先生的学术基础上展开研究的,所以“中国明式家具研究奠基人”的头衔王老是当之无愧的。
田家青先生,是王世襄公开承认过的唯一入室***。他称他的人生有三个***——生于书香之家、知青下乡、师从王世襄。
田先生在1995年出版的《清代家具》【中英版】,是学术界公认的在该领域的开山权威之作。王世襄先生曾对该书有过这样的评价:“这是第一部关于清代家具的学术专著,研究、著述从填补尚付阙如的空白开始,并能达到如此规模,值得赞贺。”
在时下的明清家具学术界,田先生的作品已然达到与传统明清一起跻身顶尖的拍卖行参加拍卖,可见其成就。所以他的《明韵》、《颐和园藏明清家具》、《明清家具集珍》……不得不看。
该书作者是周默,国家林业部明清家具材质研究专家,多次参与故宫等文物单位的建筑及家具鉴赏与修复。
作者用十六个字来形容《木鉴》的著书特点——直径通幽、实物为鉴、未识者识、识者印证。欲了解五属八类33种红木树种,此书不得不看。
牛博士的一本《明式硬木家具制造》,是对明清硬木家具制造技艺的系统探讨,分别从用材、造型、结构、装饰、工具、制材、划线、雕刻、装配、蜡饰,是在前辈大事基础上的系统升级,欲从事明清家具设计或者新中式家具设计的朋友,此书不得不看。
1:凸出来的榫头和凹进去的卯眼扣在一起,两块木头就会紧紧地相握,不再分离,从此木头就有了生命。榫卯是中国古典家具的灵魂,不用一颗铁钉,单凭其中的榫卯结构,便可以使用上千年,依然坚固美丽。除了精美、实用等优点,家具榫卯结构透出的内蕴阴阳、相生相克、以制为衡的道家思想以及老祖宗顺应木材本质而制作的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世界观,逐渐被世人认识。一件家具不但成为使用、鉴赏、收藏的珍品,更成为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和意境的载体。
2:据《中国古代家具鉴定实例》考证,中国榫卯结构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中原始先民们居住的木结构房子里便已出现,甚至早于汉字历史。已故著名文物专家王世襄先生曾在《明式家具研究》一书中提到:“我国家具结构传统,至宋代而愈趋成熟。自宋历明,又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发展,各部位的有机组合简单明确,合乎力学原理,又十分重视实用与美观。”几千年间,榫卯衍生出千百种花样,派生极多,适用不同的家具。明清家具的制作几乎用到了所有的榫卯种类,展现了榫卯结构进化的最终样式。
3:一件红木家具,从木料到成形,需要以下几个程序:选料开料、烘干、刨料、开榫、组装、打磨、上蜡或上漆。其中,榫卯制作工艺被称为家具的灵魂,经常出现在不同部件的接合位置。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研究》中将家具接合分为四类:基本接合、腿足与上部构件的结合、腿足与下部构件的结合、另加的榫销,由此衍生出多种榫卯造法。其造法繁复多样,王世襄曾经提到:“鲁班馆的老匠师如石惠、李建元、祖连朋等都曾谈到,即使从事家具修理已几十年,仍偶然会发现某一榫卯或它的某一局部造法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4:在北京宣明典居古典家具厂中,记者看到了现代的榫卯工艺。与古时做法相比,主要有两点差异:其一,古时榫卯构件常用鱼鳔蒸煮、碾碎、敲打而成胶黏剂,作为加固结合的***手段。如果材料需拆换,只要在火上烘烤加热即可溶开,拆开调换修理。而现代工艺中,鳔胶被胶水取代,工厂中通常使用101胶水。据宣明典居的工人师傅介绍,即使不用胶水,全凭榫卯也可以做到上下、左右、粗细、斜直连接合理;而且在某些严谨细微结构中,如面板相接的插槽,不使用胶水。其二,榫卯基本为机器打磨,保证了尺寸统一性和生产效率,只有个别尺寸不合的部件,再进行人工打磨。
5:在不同流派的传统家具做法中,榫卯工艺也各有特色。据中国古典家具研究会副会长张德祥考证,明清之际,大部分宫廷家具均***用了南洋的硬质木料,为保持其华丽的外观质感不受破坏,往往均做成半榫、闷榫、抄手榫等不露木材立茬的暗藏结构,为防止半榫日久松动脱落,还用竹钉来固定。这种“半榫加竹钉”的工艺,以苏作家具为盛,应与江南车船建筑及农具上常用的“别顶替”结构有极强的渊源关系。而广作家具则多在最重要的结构部位留下透榫以备楔加固,极少见到有用竹钉者。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24325.html
上一篇
文学理论 笔记
下一篇
讽刺童工的文学作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