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文学理论和摄影的关系

  1. 在自媒体上纯摄影、纯文学的作品阅读量都不高,为什么?
  2. 文学作品注重逻辑关系,摄影作品也得有逻辑关系吗?怎么才能在摄影作品中体现逻辑?

在自媒体上纯摄影纯文学作品阅读量都不高,为什么

1.有人说质量决定了阅读量2.有人说这类作品爆文率低3.有人说现代社会阅读性质决定了阅读内容4.所以觉得做好自己就行了5.所以这类作品要不断完善一下,深刻认识读者为什么不买账这个问题

感觉确实这样,凡是自己写的较文学的东西,看的少。问题在于,在自媒体阅读大多是消遣,***,好奇。所以要求快餐化式的。写文章要迎合读者,就得尽量少说费话,多干货。让读者尽快得到所想知道的东西。

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尴尬的艺术深情问题。

文学理论和摄影的关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本是书社的社长,在一切以经济发展为衡量杠杆的大背景下,在书社日益萧条的现实面前,纯文学,纯摄影,纯艺术在每日的访问量已经体现出来。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我想你可以看看***明星跟做学问的大家的关注度就不言而喻了。

说到纯文学或者纯摄影,大家自然会联想起文学家或者摄影家。作为艺术作品的创造者,带给人的当然是美的精神享受,或者启发人们人生、对世界的重新认识和再思考。但是他们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对人民大众的引领或指导。

文学理论和摄影的关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们知道:作为精神产品之一的艺术,它的地位本质按照毛主席的论断,一定是“既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绝不可能等同于现实生活。因此,要苛求社会上的每个成员全部都接受它,或者都喜爱它,这只可能是一种“奢望”——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一种能被全体成员全部认可的事物。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某一种艺术门类没有被绝大多数人认可的现象非常正常,许多画家、书法家在世时候,其作品和本人并不出名;但是他们一旦去世,其作品大多都曾创下了拍卖价格的记录。所以,艺术作品被大众认可程度不高的现象,实在不足为奇。

文学作品注重逻辑关系摄影作品也得有逻辑关系吗?怎么才能在摄影作品中体现逻辑?

你好,你这个问题,应该说是想太多了。真的想太多了。


文学理论和摄影的关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分析照片的时候,我们可以极尽所能的分析,包括分析照片的逻辑关系。

但是,在拍摄照片的时候,是不需要极尽所能的进行思考和分析的了。

所以,如果你是学习摄影的,你完全可以分析世界上所有精彩的摄影佳作,你可以分析其逻辑关系,这是没有问题的,甚至是有必要的,有益处的。

但是,对于拍摄照片的时刻来说,去思考和分析这个,纯粹就是脑子有问题的了。

正所谓,***归***。

逻辑通常指人们思考问题,从某些已知条件出发推出合理的结论的规律。

它有时也指逻辑学。逻辑学是研究推理规律的理论。逻辑学分古典逻辑和现代逻辑。其内涵又分为演绎逻辑,归纳逻辑,形式逻辑,非形式逻辑等不同类型。在文学创作中,上下文是其主要承前启后的脉络关系,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几十万字,上百万字的长篇文学作品,他的逻辑关系是很紧密的。同理,在摄影作品中运用逻辑关系形成系列组照,用多幅照片恰当的讲好一个故事,就像一本连环画一样,缺少了一页和几页,都是不行的,也就是说这个故事就不是那么完整了。因此,当我们需要用多张摄影作品表达一个你的主观想法和客观物体及故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逻辑关系的完整性,合理性以及符合客观性。下面我用一组茶壶的组照作一个简要的提示:


什么是逻辑?就是一个漩涡套一个漩涡的形状和内涵,文学作品的逻辑是前言要搭后语,摄影的逻辑是真实表现,常言说:一张照片,一个故事,由一张照片引发的故事可以写一本书,这就是摄影逻辑的延续,这就是摄影作品的生命力,这就是摄影作品的真实性、客观性, 不管你用何种方式,用何种逻辑,推倒不了这张照片环境时间地点、人物、事由、原因。比如中国民俗民俗摄影大奖一等奖获得者焦波的俺爹俺娘就是一个非常非常的好的摄影逻辑作品,作品的连续性、客观性、真实性、逻辑性受历史检阅。

怎么才能在摄影作品中体现逻辑?

摄影创作中,首先要在一个场景中明确自己要拍摄什么,以什么为中心思想来叙说故事,如何通过光圈、景深、快门速度、构图、色彩、光影等这些关系来达到主题突出的图片来吸引读者、来打动读者。以下分享我拍摄的几张图片,仅供参考!

▲这幅在赣州会昌县欢乐谷拍摄的260米长铁索桥,利用引导线构图来突出索桥的纵深感,红色衣服的游客作为视觉中心来突出主体。

▲这幅是在赣州会昌汉仙岩拍摄的一线天景观,利用游客红色的裤子作为视觉中心,画面由大到下、由宽到窄,竖构图来体现一线天的天险自然景观。

▲这幅在赣州通天岩风景区忘归岩景区用低速1/2秒慢门拍摄的,以动静对比、色彩对比作为视觉中心,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谢谢提问!在摄影作品中逻辑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作品中体现清晰的逻辑可以博得观者的青睐,使作品更易脱颖而出。从创作的角度看,逻辑不仅是贯穿作品的一条主线,更是每个镜头能够得以完整体现的缜密思维方式。但是目前,还没有人在作品中能清晰地诠释这个概念,以至于逻辑性象空中楼阁般置于高处令人难以触及。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体现逻辑性,其目的不在于通过一些程式化的方法抬升作品的质量,而是能够真正启发观者建立更为完善的逻辑性思维,只要正确地捋顺逻辑思维关系,就能能够把作品拍摄的更好。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