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正文

上海文学作品展台图片,上海文学作品展台图片大全

  1. 一个画展或书法展,写实作品前面的观众最多,能说明这就是观众与艺术的距离吗?
  2. 上海武康路上的巴金故居谁能介绍一下?

一个画展或书法展,写实作品前面的观众最多,能说明这就是观众与艺术的距离吗?

对于画展来说,这至少说明观众与艺术还是有一定距离的,在手机上经常可以看到,现在很多观众对写实的作品很感兴趣,特别是越写实,、越画的像就觉得越好,其实,这是有很大的片面性的,艺术需要写实,但是写实的风格不是艺术唯一的追求和目标!就拿中国画来说,中国传统绘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与价值体系,里面包含有很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更是中国画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再拿西方绘画来说,西方绘画中的几个流派如:浪漫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野兽主义、抽象主义等流派中,就比较注重色彩、线条和主观感情表达欣赏艺术作品实际上就是作者与观众互相交流的过程,所以说作为观众也要适当地提升自己文化素养和欣赏能力

喜欢写实作品的人越来越多,改革开放后年轻人与西方的文化、思想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思维模式、欣赏习惯越来越西方化,喜欢直接、直白,讲究实效和实用有关系,但这不能就说明观众与艺术的距离。

或许是一些人为因素,现在可以参与画展或书法展的绘画作品及书法作品的品质标准也已经“乱”了,真可谓是“鱼水混杂”,问题来了:一个画展或书法展,写实作品前面的观众最多,能说明这就是观众与艺术的距离吗?

上海文学作品展台图片,上海文学作品展台图片大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个画展或书法展,写实作品前面的观众最多,并不能说明这就是观众与艺术的真实距离

开篇简单提到了,现在可以参与画展或书法展的绘画及书法作品的品质标准已经“乱”了,也就是说,只要有些特殊关系,什么“阿猫阿狗”的作品都可以进画展或书法展,这也是人们常说的“艺术乱象丛生”,至于这乱象是怎样造成的,暂且就不多做解释说明了,说来话长,

上段的简单叙述,也就说明了:一个画展或书法展,写实作品前面的观众最多,并不能说明这就是观众与艺术的真实距离,这“距离”指的是观众从内心里接纳眼前艺术作品的程度分量,真心喜欢并认可与否,这话很容易理解因为那些画的“奇形怪状”的画作或者写的“乱七八糟”的书法,最容易吸引观赏者的眼球,

上海文学作品展台图片,上海文学作品展台图片大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涂鸦式”的画作或书法中的“丑书、乱书、俗书”出现在画展、书法展中,观赏者就会越发好奇,上前围观指指点点、七嘴八舌,各种评价都有,缺乏审美能力的人,会认为这样的作品具有“创新风格”,而有审美能力的人会愤慨又无奈,虽然也上前围观,但内心里并非接受和认可这样的作品,

当然了,真正优秀的写实作品前面的观众必定也是最多,因为它们遵守艺术章法,丝毫不会任性的天马行空,既迎合了人们的审美,又具有引领人们思想艺术素养的意义作用,甚至有些作品在不同程度上反映社会现状,同时具有时代特色及背景烙印。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绘画也分素描、油画、版画、水粉画、水墨画等;按照技法又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艺术的表现手法也特别的多,你提的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有主观思想在里边。

上海文学作品展台图片,上海文学作品展台图片大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个画展,在写实作品前的观众最多,这也不尽然。即使再写实作品前的观众多,这也不能说明写实作品就与观众的艺术距离成正比。现在抖音或小视频有手绘人物画像的写实作品,确实画得惟妙惟肖,十分震撼,但是这与写意绘画相比,也是各有千秋,相比没有写意画的无限想象空间,如喝白开水喝着解渴,过后没有回味无穷的念想。

一个书法展,一幅几万字的小楷或小隶书长卷,如书写《道德经》、《金刚经》、《千字文》等等,这是一种书法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作者深厚的书***底和韧劲,也非常吸引眼球;但是其书***底不一定是书展上最厉害的。这就是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如今市场上的“江湖书法”也很有市场,这就很说明了一个问题,很多喜欢书法的人的欣赏水平“良莠不齐”。国人的书画鉴赏力还有待提高

书法绘画艺术的发展要守正创新,既要有传承,还要有跟随时代的创新,用书法和绘画讴歌我们新时代!我是浅浅一笑有酒窝,欢迎关注我,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提高!

艺术品味取决于每个人的审美取向及内涵,与自身的艺术修养有关,大部分观众选择欣赏写实作品,因为那是最直接的审美,大部分的评价标准都只停留在眼睛看到的,并非眼心和艺术评价结合起来去欣赏一件作品。那直接的评价体系使得写实作品更容易让人接受。

上海武康路上的巴金故居谁能介绍一下?

武康路113号,是巴金先生在上海的住宅,也是千万读者心目中的[_a***_]圣地。巴金故居由一栋主楼和两座辅楼组成,主楼是1923年建成的***三层花园洋房,巴金于1955年定居于此直至2005年故世(享年101岁),《随想录》等诸多著作都在此创作完成。

门票:免费参观

游玩时间:15分钟-30分钟

景点地址:上海徐汇区武康路113号

开放时间:10:00-16:30(周一闭馆)

交通线路:乘坐地铁10号线到上海图书馆站,步行可至。乘坐公交548路到武康路复兴西路站或96路到复兴西路武康路站,步行可至

停车信息:武康路沿街停车场:单向停车,收费为首小时15元,超过1小时后每半小时加收10元,19:30-次日7:30每次10元。世界小学停车场(湖南路武康路):单向停车,收费为20元起/每次

小编今天偶然来到了武康路113号,是一座“花园洋房”,原来这里就是巴金先生的故居,虽然是偶然路过,但是作为一名旅行编辑的我,还是有责任为大家介绍介绍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