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黑暗文学理论笔记,黑暗文学理论笔记图片

  1. 如何评价各类小说中对黑暗画面的描写?
  2. 日本文学是否给你一种阴暗的感觉?

如何评价各类小说中对黑暗画面的描写

黑暗或光明,在***中都是为塑造人物或场景,由***作者而设置的。越黑暗越反衬光明的一面,从而让***的可读性更强。但往往最黑暗的是灰色的,因为读者很难一下子断定其到底是黑暗还是光明,这就要求作者有很高的人物或场景的塑造能力,即讲故事的能力。文学艺木来源生活,因此,对黑暗的描述可以很生活,也可以高于生活。莫言在《丰乳肥臀》中对人性恶的描写,让人心惊肉跳,匪夷所思,其实质是要读者扬弃丑恶,追求光明与正义。金庸在《笑傲江湖》中对岳不群及林平之自私的刻画,特别是心灵黑暗的描述,衬托出令狐冲任盈盈善良纯真。两相对照,更令人印象深刻。当然,一味的只描写黑暗,不对光明正义进行歌颂和赞扬,这种***就恐怖了。

社会中“是非、善恶、明暗、美丑”总是存在的(不知实现了共产主义这些社会因素还存在否),这些因素自古及今一直都是社会的必然构成,其实“黑暗与光明”本来就存在于每个人的灵魂里,人以人的智慧在控制其“此消彼长”,不是说“人之初性本恶”嘛……从***作品来说,其描写黑暗面的深度往往是决定其质量的高度,把握的好至关重要!

***黑暗面的作用,一是文章具有对比性,光明与黑暗的强对比,故事情节可以更为跌宕起伏。二是源于生活还于生活,生活中我们能分辨善恶美丑,***同样需要我们去分辨,黑暗是光明的映射,黑暗衬托光明。

黑暗文学理论笔记,黑暗文学理论笔记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生活本来分”好“和”恶“的方面,恶的方面是为了衬托好的方面,但也要真实感,不能神化。再加以提炼,抓住各事主要特征,这样写出来的,即符会现实,又有完整性,让人读了,回味意长,可读性强,流传价值高。

日本文学是否给你一种阴暗的感觉

日本人把这种阴暗的感觉称为“阴郁之美”,并且形成一股潮流,然而这又是一种怎样的阴郁之美呢?我是看不出这种美的如果非要说是一种美,大概也可以说是一种变态之美吧,然而变态终究算不上一种美,反倒是称得上变态的东西都是一种丑态,如此而已。

不会。更像与内在自我的一种深度交流,那种平静淡然踏实的交流。上学的时候我们读夏目漱石与川端康城,后来才是芥川龙之介,村上春树东野圭吾,渡边淳一。 日本的文学作品更多的像是对于人的心性的一种追寻探索与训练。

黑暗文学理论笔记,黑暗文学理论笔记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感谢邀请。这个问题问得有点含糊,因为日本文学从表现形式上来说,不是只有***,但猜测您的提问,应该指的只是***范围。那就这样来回答问题了——

90年代来到日本(除其间回国居住了几年外),从可以读日文的***开始,差不多就是两周去一次图书馆,借1-2本口袋书,便于上下班在地铁里读。两周内读完2本并不是一件难事儿,因为日本口袋书(***)一般都不会太厚,可以是系列连本,但每一本却不会太长。

说这些的本意,是想说,这许多年里,杂七杂八,不管是不是销量高,是不是名人作品,我是读过了不少的。那回答这个问题,至少讲的是自己真实的读后感受,而不是枉言,不是为了回答问题而在回答。

黑暗文学理论笔记,黑暗文学理论笔记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首先说,文学是离不开人的,而人是离不开环境的。日本四面环海,一年四季自然灾害不断。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人对于生命、对于死亡的认知、认识与一生都不曾面对过一次自然灾害的人来说,无疑是有着巨大的区别的。后者在安逸的环境中,对灾害中失去亲人的感受,是间接的,是以人性的善良产生的悲悯。但对于前者则不然,他们可能因灾难失去了自己的父母、兄弟、妻儿,那种失去是痛彻心扉的。他们可能在经历灾难的同时,有太多的机会感受到了人性的善良、自私、丑陋……那么,他们对人生、人性乃至生命的认识,自然是很有发言权的,因为他们经历是那么的直接,感受是那么的真实。这就像经历了汶川大地震的人,相信他们在震前与震后,对人生、人性、生命会有着不同的认识一样。

那么,综上所述,就会明白,日本***中的阴暗,其实是作者来源于生活的真实感受,他们深知生命的无常,不介意谈死亡的话题,不介意拷问人性的恶,剖析最阴郁的内心;因为生命无常,所以他们以各种方式珍惜自己生活中的挚爱,甚至不介意以生命换取最暂短的绚丽。

也许在岛国生活的久了,接受了太多岛国思维,我是觉得,在这看似阴暗的阅读感背后,其实执笔的作者想要告诉世人的只是要珍惜活着的当下,珍贵着你所拥有的美好。如果爱了,就拼尽全力,燃尽方休。如果做了,就坚持到底,做到极致,至死方休。因为这都是人活着该具有的精神

(并未列举作家与***中的“阴暗”,只是就自己阅读的感受回答了问题,更不知是不是您所期待的回答,仅供参考,顺致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