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正文

文学作品欣赏的头条号

  1. 关于巫山神女,有哪些文学作品,真实的故事应该是怎样的呢?
  2. 你听过哪些特别豪放霸气的诗词或者文人说的话?

关于巫山神女,有哪些文学作品真实故事应该是怎样的呢?

谢邀。所谓“巫山神女”当然只是一个传说而言;而“神女”不过是神话中的人物。巫山神女有多种版本,其流传最广的是下面的这种:

相传神女是赤帝的女儿(赤帝,为南方天帝);人家还有姓名,叫做“瑶姬”;不过此女未曾婚嫁就不幸逝世 ,被葬于巫山之阳,后来幻化成了一株草,这个“仙草”就是人们熟悉的“灵芝”(有一出传统折子戏就叫做“盗仙草“)

神女所葬的地方原本应该是在湖北省的云梦(见宋玉的《神女赋》),这个山也不叫“巫山”而是“阳台山”;可是魏晋南北朝以后,人们将神女葬身之地挪到了“巫山”;

文学作品欣赏的头条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不过,人们将神女从湖北云梦挪到巫山也是有道理的——岸边一根冲天巨石突兀,仿佛一位亭亭玉立、美丽动人的少女;

而由于海拔高,这根石柱总是被云烟缭绕,宛若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纱,含情脉脉,令人遐想连篇——谁说古人的想象力不够丰富呢?

后来经过宋玉等文人骚客的演绎,神女以及“巫山云雨”才不胫而走,一直走向了二十一世纪现在由题主重新提起;神女如果有灵,也应该感谢题主才是。

文学作品欣赏的头条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神女归巫峡, 明妃入汉宫。 捣衣馀石在, 荐枕旧台空。 行雨有时度, 溪流何日穷。 至今词赋里, 凄怆写遗风。

三峡大坝完工后,神女峰也被淹了,但是即使是这样,过往游轮船上看神女,也必须抬头才行——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中国南方自古多此传说和精神信仰与寄托,除瑶姬美丽神话传说再如渔民出海对妈祖女神的信奉等等,到以出现大量文学作品形式为了人的突出精神现象。但这还不能完全证明使人迷信憧憬的可信懒程度,还要再结合如女娲的传说、呂后武曌慈禧等真实女人的故事的配合;也以增加存在踏实感。

文学作品欣赏的头条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什么我国南方民间,从来有那么多的关于女神的传说与信仰呢?到了现在的人,也应有这些方面的理解了解。如,我国南方,多山多水,气候多种多样,各种农业、商业、生产制造业等等的从事种类繁多,尤其人的各种疾病、各种损伤事故比较多而人们之间的相互救助却不及(地形气候等客观条件的阻隔),地方官府的帮助功能也常使不上,对于上天的迷信而天象地理生就的那样(指关系自然灾害等而言。得天独厚的经济优越等除外)怎么能去崇天信地呢?而且推崇共奉的信仰信念是也只能是与生活劳动等有直接关系的,如说的如关于各种巫山女神的民间信仰。

现在发达了,如“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如果女神们感应反应正常没有病,应当惊讶人类世界的美好变化啊!

巫山神女名为瑶姬。瑶姬的故事出自《山海经》。

传说中瑶姬是炎帝的四女儿。她梦中见英俊的公子骑着马来接她,但却屡屡被灵鹊儿惊醒。后来她在姑瑶山上昼吸日精,夜纳月华,若干年后,修炼成巫山神女。

大禹治水时,来至巫山脚下。陡然间地动山摇飞沙走石,层层叠叠的洪峰,像连绵的山峦扑面而来。禹向瑶姬求助。瑶姬当下传授给禹差神役鬼的法术、防风治水的天书,帮他止住了飓风。而后她又指挥人将巫山炸开一条峡道,令洪水经从巴蜀境内涌入大江。

战国时,楚怀王打猎休息。朦胧中见一女子款款行来。女子自言:“我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台,精魂为草,实曰灵芝。”楚王见她惊艳不已爱慕心生,遂留下了一段风流佳话。楚王梦醒后芳影无踪,但遗香犹存。于是楚王寻至巫山,但见峰峦秀丽云蒸霞蔚。民间相传此云乃神女所化。楚王慨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瑶姬化作高高的神女峰,凝视着七百里三峡滔滔东进的流水,凝视着江上的鸟,江畔的花,江心的帆

后世很多诗词名家,都写了关于巫山神女的诗词歌赋。其中有:屈原的《山鬼》,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李白刘禹锡、元镇、薛涛、李贺、李商隐宋代陆游、范成大,明清黄辉、张问陶等等也都有诗词歌颂瑶姬。

古往今来,赞颂神女的诗篇有千千万万。她已经成为美好女性的化身。

关于文学作品中的巫山神女,大多都带来浪漫主义色彩,和文人墨客理想主义的情怀。大多都是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出现差距和裂痕的时候,文人墨客的一种自我疗愈,更大程度上是对现实的对抗,给自己塑造理想的那种引领归宿和境界,超然世外,看似洒脱,实则无奈的成分更多!

比如中国的《诗经》《古代神话故事》《先秦文学》以及外国的《古希腊神话故事》中都有涉及巫山神女的故事。

欲知巫山神女的传说,需要先了解巫山在今何地。

巫山,即今天所指巫峽。与瞿塘峡、西陵峽总称为长江三峽。在四川奉节县和湖北宜昌市之间。地处长江上游,山高滩多水急。

瞿塘峡,在四川奉节县东。

西陵峡,在湖北宜昌市西。

巫峽,在瞿塘峡和西陵峡之间,是三峡最高峻的山峰,故又名大巫山。

我国古代有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著作,名为《水经注》,其中记载有大小河流一百三十七条,用水记山、因地记事的方法,祥细地描述了书中所载河流的源流支派及流经之地的地形、气候、土壤、物产等。并介绍了沿途城邑的建制沿革,有关的历史事迹和神话传说等。其中的《江水》中的《巫山:巫峽》,记述了巫峽的地理位置及神话传说故事,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大巫山挺拔巍峨的气势和三峽两岸的美丽如画的四季景色。展现出祖国河山的雄伟秀丽,是长江万里锦绣图中一幅出色的画卷。

其中,"丹山西即巫山者也。又帝女居焉。宋玉所谓:`天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阳。精魂为草,寔为灵芝'。

是谓,'巫山之女,高唐之阻,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旦早视之,果如其言。故为立庙,号朝云焉。"

其中的"帝",即天帝,也就是玉皇大帝。巫山神女,即玉皇大帝的女儿,实实在在的仙女。

你听过哪些特别豪放霸气的诗词或者文人说的话?

果然是各花入各眼啦!不看不知道,还有这么多豪气冲云霄的古诗词,说起豪迈怎么可以少了苏东坡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呢?

江城子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鬂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开门见山,“老夫聊发少年狂”,首先就来一个“狂”字,老又如何?照样有少年的豪气万丈、凌云壮志。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左手牵着大黄狗,右臂托着苍鹰,戴华丽的帽子穿昂贵的貂皮大衣,一位贵族老爷踌躇满志的形象跃然纸上。上千骑马儿踏平山岗,奔腾嘶鸣卷起黄沙遮天蔽日。为了答谢全城百姓的追随之情,诗人要亲自射杀猛虎,勇猛堪比孙权,真是气场强大呀!

酒喝多了,胸怀更宽广坦荡,头发白点,又怎样?什么时候可以像汉文帝遣冯唐那样带着皇上符节去云中,我定会拉开满月弓刀,射掉西夏异族!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哪一句诗词豪放霸气?打开主席的诗词文选,句句都有撼动人心、为之一震的摄人心魂的力量。***永远是我最崇拜的伟大诗人,我常说:***气度无人能及。这一首《念奴娇.昆仑》更是“横空出世”,前无古人。

这首词创作于1935年,正是红军向六盘山进军途中。联想到当时的国情,再来感受这篇诗词,就会有更深刻的见解。

古文学作品中提到“昆仑”,多与神话传说有关,单就“昆仑”本身而言的[_a***_]实在屈指可数。***标新立异,视角独特,正面写昆仑,巍峨磅礴,且看“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这一句便突出了昆仑的高大雄伟,而这里的“人间”不单指大地春光,更指人世兴衰,***的词永远有着对苍茫大地的深沉感情“夏日消溶,江河横溢”,有意境,还有想象,恰恰符合了昆仑“莽”的特性,也有对母亲河洪水泛滥祸及苍生的深切忧虑。***的词作总有忧国忧民的诗情。

最后这一句“把汝裁为三截”“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简直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它恰恰反映了***的大胸襟大境界:让全人类都能过上和平幸福生活的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这正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真谛啊!诗人的崇高理想融入到了瑰丽雄奇的现实想象,不得不叹服于***的才情和心胸!

这首词让我联想到近期的***病毒疫情态势。二月是世界看中国,三月是中国帮世界。我们伟大的祖国正用无私无畏的精神感动着全世界,这不正是***当年所期盼的“实现世界大同”的高远理想吗!此生无悔入华夏,有幸成为炎黄子孙的后代,希望有更多的朋友都能领略***诗词的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