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二十周年,特别是香港社会这几年的脉冲式的变化,二十周年都应该是需要深度反省的。而作为华语圈重要的,也是近十年来一直呈现的承载公共价值讨论的香港书展,今年的主题是“旅游”(以前设立的是“年度作家”,去年开始变为“年度主题”),有一些吃惊一点失望。7.20问主办方(香港贸发局)新闻发言人为何设立“旅游”这个主题?她说这是专门的文化顾问团讨论确定的。私下和贸发局的同仁讲了香港书展这些年,特别是今年这个主题,以及整个演讲部分,也有书的部分,气象比以往小了很多,明显感到了香港书展与当代的关心在疏远。这是我们不希望见到的。
回到这个题目,香港书展的这种气象的缩小,可能也是香港社会变化的一个缩影。外在急剧变化,空间的狭小,历史的迫近,让外在的变化以一种典型又迅速的方式在香港的内里扩散显现。就拿文学来说,一方面是我自己读的香港作品少,另一方面这些年香港新的拿的出手的作家可谓少之又少。以我自己有限的阅读,让我印象深刻,最能够代表香港精神的文学作品是西西的小说(《我城》等)和也斯(梁秉钧)的诗歌。金庸古龙的武侠,李碧华的***里也能感受到一些香港的孤岛的侠气与惊绝,但它不是内里于香港本身。西西作品里的寻常有力的香港市井,也斯诗歌里的吟游,才是我想象的可能也带有个人偏见的香港内里。至于最近很火的《我的前半生》原著作者亦舒的作品,没有读过还无法评判,但是它本身所处理的题材决定了它触碰不到文化的内里。
洛枫的《飞天棺材》及昆南的《诗大调》;散文陈云的《旧时风光:香港往事回味》;陈汗的《滴水观音》获得;许子东的《香港短篇小说初探》,及叶辉的《新诗地图私绘本》;周淑屏的《大牌档.当铺.凉茶铺》,以及韦娅的《蟑螂王》
虽然香港是经济中心,也算的是文化中心,但是主要强在泛***产业,绝大多数文学作品也都和影视产业相关,纯文学不怎么发达。随手说一下以前看过的几本吧。
李碧华的《霸王别姬》和《青蛇》。大学时候看的,两部***在一起,读的时候对李碧华没有概念,对已经成为经典的两部同名电影也没概念。就是觉得故事好看,尤其是《霸王别姬》横跨了两个时代,从民国、抗战、内战一直到***、改革开放,短短的两百页篇幅,道尽了人生的悲欢离合、繁华落后。
与电影不同,***中的人物因为没有影像的关系,一边读一边想象,在终场的时候那种遗憾便会加倍。程蝶衣、段小楼的人生故事在字里行间也别有一番滋味。再后来,看了电影,原先附着于文字的想象有了具体的落脚点,震撼力不是一般的。
李碧华是写作高手,体现在对文字的凝练和节制,“一个个各奔前程,前程是什么?”“炮火和烟尘令它们蒙污。”好句子很多。
李欧梵的《上海摩登》。毛尖的译本。我读的是灰皮装的那一版。这书有个副标题,《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从主标题看,会以为这书是个随笔集,副标题看这是一本文化文学研究的书。
而且里面的内容涉及到的领域也比较广,有“颓废”概念的解析、有鸳鸯蝴蝶派的论述、有张爱玲的写作评论……斑驳陆离,作者用如椽巨笔把现代史上最为精彩的一章呈现了出来。
但是这同时又是是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在缜密的逻辑和流畅的叙述里面,能看到一部精彩的文化史。这书还能作为了解上海文化的入门书籍,比如介绍了魔都这个名字的由来,说了新感觉派的世界,强烈推荐吧。
八十年代的中国刚刚进入改革开放的尝试期,前所未见的新兴事物如雨后春笋般一夜进入中国大地!保守与开放之间的冲突前所未有,激烈碰撞出的火花让那个年代的人们***四射。1981年,香港TVB拍摄的20集电视连续剧《大侠霍元甲》,作为中国大陆引进的第一部香港连续剧,一经播出,便随着那首脍炙人口的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风靡中国大陆。
随着该剧热播,原本收入不高的普通百姓开始动了宁可省吃俭用,也要购买电视机的念头。然后越来越多的12寸,14寸黑白电视机,开始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
借着霍元甲的东风,霍元甲的徒弟——《陈真》,一位心怀民族家国利益的民族英雄,脚踢东亚病夫牌匾,斩断秀芝异国情缘,痛击扶桑[_a***_]浪人,上演了精彩绝伦的精武英雄。
香港的动作功夫剧集让当时的大陆观众耳目一新。观看热潮愈演愈烈!一台台黑白电视机前,围满了左邻右舍,男女老少。趁广告间隙热烈讨论剧情的场面持续上演在中国大地。
《上海滩》让周润发,赵雅芝广为人知。许文强,冯程程的俊男靓女形象成为翻拍作品永远无法超越的永恒经典。
作为内地观众了解香港***文化的唯一载体,香港八十年代的电视连续剧在大陆地区遍地开花。
《射雕英雄传》于1985年被引进播出,轰动,万人空巷、集体观影的现象再次上演。金庸先生首次被内地观众熟知!翁美玲,黄日华、苗侨伟主演的角色造就了最早的一批追星族。此片更是带动了香港武侠小说,特别是金庸先生的文学作品在大陆地区的热销!影响了70,80后整整两代人。
八十年代是香港电视连续剧的黄金期!从小荷才露尖尖角,到蓬勃壮大,仅仅用了一瞬间。中国大陆庞大的受众群体对香港影视作品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绝佳的发展空间。更给了如TVB,亚洲电视等香港电视台制作更多优秀剧集的澎湃动力。
《少女慈禧》
《武则天》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24630.html
上一篇
超美文学作品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