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捷妤(公元前48~2年)西汉女辞赋家,是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汉族,山西宁武县人。是汉成帝的妃子,善辞赋,有美德,初为少史后为捷妤。
她的作品很多,汉书<外戚传>有她的专记,她的作品后但大分以失传,现存作品仅有三篇既<自伤赋>,<捣素赋>,和一首五言<怨歌行>,或称团扇歌,班捷妤是个既有美貌又有才情的女子,尤其牢记历史,出口成章,因她不干预朝政,瑾守礼教,早期深得汉成帝的宠爱,但她没有恃宠而骄。后来赵飞燕姊妹入宫,班捷妤开始渐渐失宠,她的才情敌不过飞燕姊妹的痦子,她心灰意冷,去长信宫伺候王皇后,从此以后,她孤独一生,十分凄凉。
班捷妤的代表作团扇歌: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王怀,动摇微风发。长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中,恩情中道绝。
钟嵘<诗品>将班捷妤列入上品诗人十八位之列。
西晋博玄诗赞她:斌斌捷妤,履正修文。进辞同辇,以礼臣君。纳侍显得,谠对解份。退身避害,云邈浮云。
曹植评价:有德有言,实惟班捷。盈冲其较,穷悦其厌。在夷贞坚,在晋正接。临飒端干,冲霜振叶。
左芬评价:恂恂班女,恭让谦虚,辞辇进贤,辩祝理诬,形图丹青,名侔樊虞。
钟嵘在诗品中对122位文人进行评价,将班捷妤列为上品第十八位,可见位列较高,她的五律诗<怨歌行>这首诗寓意深长,意境深远,比喻恰当,浅显易懂 ,真的是一首好诗啊!
上品诗人十八位"的评选范围是两汉至梁期间的122名作家,沒有比较就沒有鉴别。但是要把这122位作家的诗都看完,并且做出中肯的评价,普通人还是做不到的。但是翻开班婕妤的诗读一读,诗人有沒有才华和天赋,还是可以知道的。
从时间上来,说两汉距今太久,历经苍桑,很多词和字的意思都已经改变,无法从词和字上去评论。但是班婕妤的这篇赋却清丽而通畅,用词并不繁芜高深,实属难得!从文章所表达的内容可以看出她的独立的思想,宽广的胸怀,并非只有闺怨,被评为上品诗人当之无愧!
比如《自悼赋》是班婕妤写的一篇赋。文章前一部分是叙事,描写了班婕妤初入宫时,得到皇帝的宠幸时的美好岁月;后一部分是抒情,抒发痛当后失幼子,失去宠爱,退居长信宫后的凄苦心情。全赋哀怨绵绵,凄怆感人,更重要的是暗戳戳的讽刺了赵飞燕和赵合德惑乱后宫,逾越礼制,同时表达了心中的报负无法施展的遗憾!
谢邀回答
钟嵘(公元468~518),其《诗品》对两汉至梁122名作家分上中下进行评论。班婕妤被评为18位上品之列。由于受时代限制,以及批评家钟嵘对诗歌认识的局限性,其所评虽有见地,但並不能以结论看待。班媞妤作为一个宫妃写作一些文赋也属难得,並且受到一些文人吹捧。但从流传下来的几篇来看,基本属于宫怨之作,与后来的李清照等女诗人相比差距显然。所谓名列上品18,也是一时一家之見。
汉朝是中国人最为惊艳的时代之一,除了良臣名将、英雄豪杰外,汉朝的女子也不凡惊才绝艳之辈。其中,班婕妤就被称为“将百年间,有妇人焉,一人而已”。
她姿容秀丽,才华横溢,贵为婕妤,视上卿,比列侯,为妃嫔之首,家族中也出了班固、班超之类名动天下的俊杰。按理说她的人生堪称完美,但她却写了一首哀怨无比的《怨歌行》
此诗本是女诗人失宠后之作,而这里说“常恐”、用失宠前语气,更显得她早知此事已属必然之势,正不待夺宠之后,方始恍然醒悟。
全诗***用欲抑先扬的反衬手法,前六句写纨扇之盛,何等光彩旖旎;后四旬写恐扇之衰,何等哀感顽艳!两相照映之下,女主人公美好的人生价值和这价值的毁灭,又对比何等鲜明!
通篇借扇拟人,以秋扇见捐比喻女子似玩物遭弃,从此团扇就成为红颜薄命、佳人失时的象征。短短十句,却写出盛衰变化的一生,用语之隐微、怨怒之幽深,令人惊叹其才情,感慨其不幸!
梁代钟嵘在文学专著《诗品》也评论说,班婕妤是“将百年间,有妇人焉,一人而已”。——班婕妤如何能在以男性为主导的中国封建社会中,能得到如此高评价?
首先,班婕妤出身名门。其父班况在汉武帝时抗击匈奴,驰骋疆场,立下汗马功劳。而她也是《汉书》作者班固和才女班昭的姑母。在这样的家族背景之下,她自有一份雍容华贵的气质,和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
其次,班婕妤容貌出众。她刚入宫时还是一名下等宫女,但不久之后就获得了汉成帝的宠幸被封为了“婕妤”,并生下一位皇子。即便在生育以后,帝宠也未断,汉成帝还特意做了一辆大车,邀班婕妤同辇出游。
第三,班婕妤的才华也是非凡,尤其写得一手极好的辞赋。钟嵘《诗品》将班婕妤列入上品诗人十八位之列。西晋博玄诗赞她:“斌斌婕妤,履正修文。”可惜的是,班婕妤的作品虽多,但大部分已佚失,流传到今世的只有《团扇歌》、《自悼赋》、《捣素赋》等。
但是,毫无疑问,钟嵘 写作的《诗品》只是一家之言,《诗品》中对各个朝代作者的评定等级大多依照当时社会对这些文人的看法以及钟嵘本人的意见。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伟大的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在《诗品》中仅评为“中中”,即第五等。可见,《诗品》中的评定等级与后世可能与后世的文学地位并不相同。
班婕妤在当今已经很少提到,说明她的诗并非可以列入“上品”。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24658.html
上一篇
梦的文学理论
下一篇
研读文学作品的角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