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说法是比较片面的,一个国家无论是哪个民族执政都不可能只重发展武功,否则这个国家一定不可能长久。
首先,蒙古和清朝都是少数民族进行统治的,这一点上是毋庸置疑的,蒙古国的统治者大多数是蒙古族,而清朝的统治者是满族,它们之间有许多的共同点:
1.它们都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
2.它们生产力落后,靠游牧、打猎为生。
4.不受儒家文化影响,尤其表现在婚嫁上(爹死了除了自己亲妈,剩下的哪个妈都能娶,叔叔娶侄女,表哥娶表妹的更是多如牛毛)。
5.善于作战,号称马背上得来的天下。
其次,元代和清代起家也确实是靠武而不是靠文,他们比起***更善于作战,毕竟常年以此为生,也确实我国因为这些少数民族的执政,文明基本上会倒退几百年。举个例子来说,本来其实在我国宋代资本主义萌芽就已经形成了,因为宋代的发展在当时其实已经非常先进,就差一点儿我国就能成为世界上首个资本主义国家,在宋代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是全世界总和的10倍,这无一不诉说着我们是那个时代最为先进的国家,而元朝取代了宋朝,使得当时的文明至少倒退了200多年,元代建国以后,别说是创新了,学习以前宋代的先进文化和生产力就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加上官员文化的落后,那么后果自不必说。
第三,但绝不能说这两个朝代只重武功而不重文治,元代自铁木耳开始就开始了科举制度,从新启用了许多汉臣,学习汉民族的制度、生产和文化。清代也是一样,从皇太极开始清代的皇帝就注重学习***的文化,皇帝更是要学习汉语,学习四书五经,有许多的汉臣同样得到重用。在历史上我们汉族金戈铁马可能打不过马背上的少数民族,可是诗词歌赋我们才是祖宗,无论他们在战争中怎样的骁勇善战,可是到头来还是得学习汉族的文化,用礼乐来治理天下。
综上所述,元代和清代只重武显然是片面的。
蒙元和满清同样是夷族入主中原,并且都实现了基本意义上的大一统,但是存续时间却有很大差别,蒙元传了五世十一帝而亡,不足百年,而满清却传了十二帝,接近300年,这与夷族统治者对文治武功的态度有一定历史关联。
首先是武功,蒙元源于千年驰骋蒙古草原的蒙古族,骁勇善战,攻城略地,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最大版图,据说一度打到多瑙河畔,直至今日,尚有诸多欧洲人声称自己是成吉思汗的后代,而夺取天下入主中原后的蒙古统治者对于汉族充满恐惧,生怕汉族以武犯禁重整山河,因此严谨***习武、持有兵器,如有犯禁杀无赦。在蒙元短暂的百年历史中,只有内部对汉族的残酷镇压,而并没有大规模的对外征战和杀伐,武功不若满清,或许蒙古骑兵累了,远离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战斗意志也随风飘散,不知所踪。
此武功,乃国之武力杀伐,而非***技的武功。突发奇想,咱们探讨下中原武林,即便在蒙古统治者的打压下,中原武功依然蓬勃发展,甚至登峰造极,达到巅峰!从金庸的武侠小说里可以得到印证,前有南宋末年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后有元末明初的张无忌照耀古今,震烁江湖,张三丰开宗立派,武学气象万千!
当然,此武功,非彼武功,有对武侠赶兴趣的小伙伴儿,可以私信我,用春秋笔法,力透纸背,刀笔纵横,笑傲江湖!
满清的武功还是不错,对内有平三藩,对外有两次平定准格尔叛乱,收复伊利,还有土尔扈特部的东归壮举,但是到了晚晴,武功实在落魄,暖风、***熏得八旗兵东倒西歪,大清就这么大厦将倾,稀里糊涂地完了。
再说文治,蒙元对于文治不是打压,而是干脆不懂,所以文学在元朝的发展更像是随心所欲,自由发展,但是也充分证明了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于是,在历史长河里继唐诗、宋词之后,出现了元曲,更有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样的名篇!壮哉,中华文化,就像野草一样,烧不尽、吹又生!
满清对于文治是有突出历史贡献的,比如《康熙字典》、《四库全书》堪称文化集大成者!
最有意思的是清朝乾隆皇帝,一生写作四万余首诗,虽然传世寥寥,但在数量上可堪匹敌《全唐诗》,有清一代,清朝历代皇帝的文学功底都很强,应该说满族人在文化融合方面是非常积极的态度,当然,不能因为皇帝的文学爱好而文过饰非,清朝的文字狱是非常冷酷的,“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的冤案更是啼笑皆非。如果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的野史是真的,那要感谢老佛爷开恩,才有《石头记》,也就是《红楼梦》的解禁和传世。在整个清朝,文学还是相对蓬勃的,有纪晓岚、袁枚、姚鼐等文学家和流派。
所以,单论文治,满清强于蒙元;单论武功,满清也是略胜一筹。总得来说,纯文治的朝代,如宋朝,积贫羸弱,纯武功的朝代,如秦朝、蒙元都是沧海一黍!只有汉武帝、唐太宗这样的文治武功并举的朝代,才能相对繁荣,其实也不过是为下一代继承者续命而已,长治久安的环境需要文治、仁治,但如有强敌来犯,虽远必诛!因此,感恩的心,我们生活在一个强大的国度,因为,不论你身在何地,你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国家——中国!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24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