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这次疫情体现出来的大爱是墨家的“兼爱”,小爱是儒家的“仁爱”。
墨家兼爱的本质是无差别的爱,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如同墨家为阻止战争死不旋踵。而最能表现这种兼爱精神的,自然是我们的医生护士们。医生护士是有侠义精神的。医生护士这种拥有专业技能的专业人士恰是墨家精神的现代传承者。从古到今,概莫能外。
儒家仁爱的本质是有差别的爱,体现在我们每一个个人为了家人而要照顾好自己,积极配合各种防范措施和隔离措施,不要偷偷从武汉回来和家人住在一起,不要隐瞒自己的行踪,不要去感染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就很好了。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家不圆换万家圆”这都是儒家思想。在这场疫情中,儒家思想的精髓都在,仁义礼智信都在上演……
疫情中,一位45岁的农民大叔,骑着三轮车,骑了40多公里,没有导航,一路打听找武汉卓尔万豪酒店给在那里的北京、上海医疗队400多人送一车新鲜的大***。大叔到了酒店后,那张早已经被寒风吹的通红的脸开心的笑了,第一句话是“这些***是最新鲜的,我只有这么多了。”让所有工作人员感动流泪!
疫情中,一辆开往武汉的物资车走到高速收费站时,当工作人员把卡给司机师傅后,起身向着师傅敬礼:“师傅,辛苦了!武汉加油!中国加油!”随后一位交警送上了一大包水并说:“拿着,师傅,路上喝。”没有豪言壮语,但是这一点一滴都是我们中国人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团结!
疫情中,一位位普通的建筑工地的劳动者,本来在外面工地辛苦了一年了,好不容易熬到了过年回到家,跟老婆孩子分享一年的经历。但是,大年三十。他们接到紧急任务,放下了碗筷,来到了灾区建设医院。武汉火神山医院顺利完工后,一位工人,拿到了工资后他想全都捐出来。尽微薄之力!
这次疫情中,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了,有些被我们看见了,还有那些无名的英雄,没能让我们发现的事情和好人们,还有我们身边的每一位家人,都为战胜这次疫情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其实,每一位国人都是一样在努力,都肩负起了责任。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力量,泱泱大国,就是这样富强起来的。我爱你祖国!希望疫情赶紧过去,让我们全国人民走在一起,越来越亲!
这就是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在这次疫情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仁,即爱人。
儒家讲家丶国丶天下,由近及远,修齐治平亦然。响应国家号召,做好自己份内之事,居家不出,斩断传播,既是爱惜自家性命,同时也是为国家为天下做了自己的贡献。大爱与小爱向来是不可割裂的。
仁,即爱人,生命是第一位的。
国家为了百姓生命,以最决绝的手段封城,以亘古未有的措施隔绝传染,这即是大爱,生命至上。而非西方挂在嘴边的自由,当初美国面临非典时,任由其泛滥传播至全世界,那是对生命的不尊重不负责,是虚伪的。
爱,是不分大小的!
一个小学生,向值班的警察叔叔送了一盒口罩,这不是小爱,从中,我们看到了国家未来!
一个人,感染了病毒,自行选择自我隔离,不接触任何人,这也不是小爱,这是中国几千年传统的自我牺牲精神!
一省有难,天下支援,来自兄弟省份,来自友好临邦,来自这颗蓝色星球的支援,如雪雪飞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儒家思想是小爱,是一种家庭式小爱,而不是社会规范的大爱
看重家庭的同时,失去的是社会的大爱,人与人缺乏信任,合作缺乏集体观念,***只想自己家庭而忽略社会,家族式管理,缺乏社会同情心,社会责任感差,甚至一点社会公德都没有。人普遍缺乏创造力和自由,不是中国人不聪明,而是家庭的观念请亲限制了这些,这些都是社会的现实,但是在孔子的理论里。重视家庭的负面是没有的,因为孔子是一个做而论道的,对于在社会实践中遇到的矛盾,他不是自我反省,而是找了一个无法用理论反驳的理由,那就是人的道德,他说那是人的道德问题,道德问题解决了,就没有这些问题了,也就是所说的圣人!圣人是的道德是什么,行为规范是什么,谁也说不明白,因为圣人在现实社会中根本不存在,也根本存在不了。那孔子是怎么做的那,他是圣人吗,他思想上是,在行动中又不是,他为了当官去依附统治者,他看到老百姓种地自己吃思想上过意不去,所以他就说:劳心者制人,劳力者制于人。总之孔子就是个脱离不了人性本身,但是思想上缺要求自己是圣人的人,所以孔子做起事来表现的是自私而不得民心,空谈理论而忽略社会的实际,中国有那么多的谚语就是反映的儒家理论与实际社会发展生活的冲突;
比如忠孝不能两全等等,而且儒家的小爱也不是真“爱”而是人与人之间一种没有距离的相互寄托,在社会发展中导致的就是大家都累,人与人之间是有关爱,但是那不是没有原则的退让,孔子只看到了人与人的亲情的需要,但是那只是人性的一个方面而已,人活着遇到满足的欲望有很多很多,这样才够成了社会的多姿多彩,人类才能发展,并不只是家庭亲情这一个方面,所以,孔子是片面的,他的思想是那个缺乏礼教,缺乏感情的诸侯割据的时代的悲哀,也是孔子个人不幸遭遇的悲哀
忠孝不能两全,一直以来都是儒家推崇的为人之道。大爱之于国,小爱之于家,这次疫情的出现,一些人辞别家人奔赴抗疫第一线,令人敬畏,可谓大爱;但他(她)们的家人为了能让他(她)们安心的工作,主动承担了家里的一切,可谓小爱,我认为大爱小爱是相辅相成的,这样才能产生巨大的能量
“文学作品”这四个字,我觉得挺高大上的。我自己也喜欢码字,不过不知道,那能不能叫文学作品?
如果码码字都能算作是文学作品的话,那么除了某些杠精、牢骚者被屏蔽了的文字外,我见到的最多的就是,满满正能量的,为战疫英雄们叫好的作品了。
在那许许多多的反应战疫的作品里,我个人还是更喜欢央视编辑们编写发布的那些。
至于哪些算是“知名”,很遗憾,我还真不知道!
没什么特点,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最近那个方方封城日记不是挺火的嘛,注意她的文字,面对质疑,每次都是我听我朋友说什么什么,或者这些都是我朋友传给我的,呵呵,老百姓只需要照顾好自己,文学作品?还是等以后把,现在说句不好听的,全是带路的!
就现在的作家群 ,根本不会对疫情产生兴趣。咱们的作家关注的是爱恨情仇,关注某个历史片断的风流韵事或足以***人神经的奇异怪事。
说句他们不爱听的话,凡是社会变革中的群众生活,他们都不会感兴趣!
伤痕文学到可能出现,我们的作家太喜欢悲情灰暗了,人性的脆弱、阴暗他们挖不尽。就是不喜欢社会中那股积极向上的中坚力量,不喜欢逆流而上,奋发而为,常让我们为之掉泪的平凡和伟大!
在头条,一些才华横溢的女诗词作者在其作品里,天天闹失恋,天天悲情四溢。开始纳闷,后来明白了,人家那是发挥才情呢!
我觉得,与疫情有关的作品不会出现,与疫情有点牵连的伤痕文学,肯定要有一大部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24685.html
上一篇
歌词与文学理论的联系
下一篇
中外经典文学作品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