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正文

文学作品中的移情美

  1. 作为摄影爱好者你如何理解“美”?如何诠释“美”?

作为摄影爱好者你如何理解“美”?如何诠释“美”?

分为两种:一种外在美,比如风景,让人一看到就感觉心旷神怡,所有的不愉快一瞬间都要烟消云散,会被美好的风景深深吸引;另外一种内在美就像是人:一个满身纹身,看起来凶神恶煞的人主动给老人让座,服老人过马路,看到有人欺负弱小就会去打抱不平,这就是内在美。

这个字的理解没有固定的标准,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同样一个物件,甲可能觉得很美,但乙可能没这种感觉,就艺术来说,特色就是美,个性就是美。我国摄影界的风光作品过去追求艳丽为美,现在被称为糖水片。而当今人们更多的是追求谈雅洁简。摄影人就是要追求自己的个性表达,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就我特。这样的作品就是美的

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我认为“美”就是首先能够愉悦自己眼睛的事物,二是能够愉悦自己心情的事物。🌚🌝

文学作品中的移情美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但是如何将这种“美”展现在你的照片里,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你按下快门的瞬间,也许取景框里记录的并不是你眼睛所看到的,你内心想要表达的那种情感,因此我们有了许许多多的摄影手法,有了对于光影艺术的追求,对于更丰富的层次感的追求。

我不是专业文学家,无法给大家很好地诠释美的真正内涵,但是我相信,“美”对于大家来说确也是众口难调的。

只愿,时常保持你的领域的美,占有它,升华它,而我,将继续让它在照片的细节中展现出来。

文学作品中的移情美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美,一百个人有一百个理解,但公认的美,一百个人会有一百个诠释。摄影亦是如此,一张照片,普通民众都认为美,摄影专家也认为美,那才是真正的美。其实做为真正的摄影作品,美,是表现在照片的背后的,摄影只是通艺术的方式定格于某人某事某物于瞬间,但这一瞬间背后却存在故事,甚至十分惊人的故事。大家知道最多的关于希望工程大眼晴图片,是解海龙先生历时几年拍摄几千张照片中挑出的最美的照片,这张照片改变了500多万孩子的命运。

当然,普通民众认为的美是从感官上认知的,摄影人认为的美不仅仅停留在感官上,摄影人会通过内在的美,依据摄影人思想,结合巧妙的构图,光线的把握,技术的运用来展现美。


真的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这个答案想尝试从本质上探讨一下美感。先引用一下朱光潜先生的书《谈美》中的一些内容

文学作品中的移情美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本书里,朱光潜先生首先对一颗松树进行剖析,解释了,人们对于任何事物的三种“美感”:“实用的态度”之“善”、“科学的态度”之“真”、“美感的态度”之“美”。

摄影中的美感指的是任何事物带给我们视觉上的美感,但是为什么审美又存在不同呢?

所谓美感,一半在物,一半在你。指的是人们会因为对于某件物体的移情和距离感而产生的美。人们觉得田园生活美,大概率是因为3个原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