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曹丕与文学理论的关系

  1. 曹丕是怎样论述文学体裁的?

曹丕是怎样论述文学体裁的?

谢谢邀请!曹丕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评论家,他在文学理论研究与实践上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对文学体裁的论述就有:“夫文本同而末异”观点。

在我的理解中,认为曹丕将文形象比喻为大海,而末则是千川百流。

曹丕与文学理论的关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此,我又回忆起我曾经的语文老师讲过的一句话:世界上一切小道理都归大道理管着。

由此看来,文以载道也是有渊源的,也再次证明曹丕在文学理论上的建树与功劳彪炳史册。

限于学识,本人就只能说到这个层次。

曹丕与文学理论的关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阐述了他的基本文学观点,概述其文学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它批评了“文人相轻”的陋习,指出那是“不自见之患”,提出应当“审己以度人”,才能避免此累。第二、评论了“今之文人”亦即建安“七子”在文学上的才力及不足,分析不同文体的不同写作要求,说唯有“通才”才能兼备各体。第三、提出“文以气为主”的命题,说“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这里的“气”,实际上指的是作家的气质和个性。曹丕的这一观点,表明他对创作个性的重要性已有比较充分的认识。第四、论述了文学事业的社会功能,将它提到“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高度,又说“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都不如文章能传诸无穷。

⛳️我个人认为,第四点谈文学的功用,具有跨越时空的意义,对当下文学特别是诗歌创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诗歌是抒写人生还是抒写时代?一直以来都有争论。其实这不是问题,问题是你能不能写出共情的东西。写人生,只是个人情绪的发泄,或者自我的哼哼唧唧,自然不会存活长久。写时代,是空洞的口号,干瘪的嚎叫,自然令人生厌。傅天琳说:“一首诗的完成,必须有生命的参与,用眼泪和血液来写,让读者读到你的脉动和心跳。我曾读过的很多很好的诗歌,感觉它们一个字一个字,都是肉做的。”这些文字是生命意识的相通,一个生命自然能够感动另一生命。傅天琳又说:“一首诗的完成应当有两个‘世界’,一个是诗人自己,一个是他所属的人类以至人类所属的世界,二者必须是相通的,和谐的,这样才能写出时代的本质和走向,也才能写出诗人对于生命及其价值真实体验。”这就是说,诗人通过自己抒写的人生达到了人类所具有的共同人生,这就是“共情”。所以什么不是关键,关键是你的诗作能给普遍的人生、给广大的社会、给辽远的时代带来了什么影响

曹丕与文学理论的关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曹丕批评了两汉以来轻视文学的观点,指出了文学的独立地位,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

(2)首先,关于文学的价值,强调了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把文学提到与事功并立的地位,并鼓励作家们“不托飞驰之事”而去努力从事文学活动,对魏晋以后的文学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3)其二,关于文气,曹丕认为“文以气为主”,而“气之清浊有体”,作家的气质、个性,形成各自的独特的风格。因此,各有所长,难可兼擅。但过分强调作家的材性,而不懂得作家的风格是社会实践和艺术修养的结果,观点不够全面。

(4)其三,对于文学体裁的区分曹丕指出“夫文本同而末异”,本是指基本的规则,这是一切文章共同的,末是指各种不同文体的特点

(5)其四,关于文学批评者的态度指出了两种错误态度:一是“贵远贱近,向声背实”,二是 "闇于自见,谓己为贤"、“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