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流派 > 正文

聊斋志异文学流派有哪些

  1. 如何评价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为什么里面总是离不开书生、狐狸和妖魔鬼怪?

如何评价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为什么里面总是离不开书生、狐狸和妖魔鬼怪?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很多名著或者小说,本来并不是我们熟悉的那样。

古代的畅销***主要分为两种,一是给读书阅读的消遣之作;二是用于说书先生表演的通俗作品,说给不识字的群众听得。

聊斋志异文学流派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无论是哪一种,显然描述普通人生活的东西,更会得到群众的爱好。

比如阅读***的读书人中,大部分都是穷书生,毕竟能够考取功名的是少数。

而群众多是劳苦大众,你说什么举人、进士的故事,同他们距离太远。但说说穷书生,这就是群众身边就有的普通人,大家喜闻乐见。

聊斋志异文学流派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大家注意,周星驰之所以成为香港一个时代的流量明星,关键在于他演了无数小人物

真正引起轰动的动作喜剧片《赌圣》中,周星驰饰演一个修成正果的江湖混混。同年,主演喜剧片《赌侠》,在片中饰演靠特异功能在***中赚钱的小伙周阿星。

谢风哥邀请,谢蒲松龄先生。《聊斋志异》里书生总碰上狐仙等离奇事儿,那肯定是有原因。

聊斋志异文学流派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天地有阴阳,所谓阳地居人,阴地居魂。狐妖属阴,不见阳光,阳盛而伏,阴盛而出。夜晚安静,书生喜挑灯夜读,时间段和狐妖习性完美契合

另,一般来说,书斋多单独隔开,平时少有闲杂人进出。狐妖多怕生,书斋刚好适合狐狸匿身

即便书生赶考,漫漫途中,和藏匿野外的狐妖偶遇,多么完美的浪漫……

狐狸形象先秦到晚清都有变化。明末清初时,已出现“狐狸靠与人相交来修炼”的说法, 并有了“房中术”之说(来自明朝道教邪术)。

万般下品,唯读书高。古时女子少读,故仰慕书生。书生形象多斯文有礼,风度优雅,饱读诗书,又细皮嫩肉……他们是女子最爱慕的一类人

另外,书生多文弱知礼,对狐仙来说也相对有安全感。试想,狐仙喜欢张飞,那画面不忍直视。

谁都知道书中有“颜如玉”、“黄金屋”,小编先给个清朝大概科举数据:


又有多少书生能看到“颜如玉”的石榴裙?对了,首先你得读得起书……

人生不只眼前的书房,还有梦和狐仙。石榴红了又谢,谢了又红……别人欣赏着石榴红,又吃了石榴籽……于是,蒲松龄替自己,也是替绝大多数书生完成美好梦想,用一种梦幻的方式……

谢谢邀请:

聊斋志异是我儿童时代就很爱看的书本,那书中的情节全是人与鬼,和狐狸精的爱情故事,很感人,也很真挚。

但那时候还小,不懂世事,不知道是作者在借题发挥,傻傻的还以为世上真的有那么多情的鬼怪,和那么专一的,又懂得感恩的狐狸精呢!

直到自己长大后,才知道是作者以此来反映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并想借用***中的故事情节来引起人们的反封建,反包办,反***的真正意图!也反映了作者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期盼!

因此,这本书才深得广大人们的喜爱,也因此才源远流长,万古流芳!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选材奇特多是狐仙鬼怪,曾被称为"明清六大奇书”之一。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是作者的原因。作为清初久试不第的读书人,蒲先生授馆为业,心有不甘。眼见***颇有市场,也动了写书传世的念头。

可写啥好呢?历史有框架操作空间小,兼责任重大,又有《三国演义》《水浒》大山在前,写市井人生,民间***吧,"三言二拍"也搜罗殆尽。

正在一愁莫展之际,一日闲来无事,在村口茶店喝茶,听见一位山民讲南山狐狸精的故事。四周的人都听得津津有味,听完了还追着再讲。

蒲先生灵机一动,收集鬼怪故事加以演绎,这不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吗,而存世作品中少有此类型的***,写志异出奇制胜。

纵然《封神演义》中苏妲己恨得人牙痒痒,为什么就不能有比正人君子可爱的狐仙鬼怪呢?它们拥有神奇的法力,替世人惩恶扬善、扶危济困呢?

蒲先生作为遗民在清朝,不得不小心翼翼,也晓得当时著书立说,搞不好就惹祸上身。不如写《西游记风格,天马行空,奇谭怪异,又没有不准成精的禁令。正所谓"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何不放开手脚写,有义士有高人,有才子有渣男,让狐啊狼啊,花啊树啊,蛐蛐黄蜂样样幻化成人形,玄幻也好夸张也罢,愤世嫉俗鞭笞丑恶,都不会引人对号入座。

再者穷书生老读《四书五经》,也未免枯燥打不起精神,半夜翻翻《聊斋志异》,书中虽无颜如玉,好歹也有狐狸精女鬼啊!

心理上来说落魄书生,在考场失意之后,都需要精神的安慰。而女鬼出没之地人烟稀少,不然阳气太盛。大多荒野之地,富家子弟难得光顾,唯有落魄书生囊中羞涩,所以美丽的女鬼狐,更容易遇上穷书生。

何况从来美丽的传说中,爱情总是最动人。沉重的封建礼教压迫着青年男女,死气沉沉,但狐仙鬼怪不在五行中,自然不受拘束。七仙女可以爱董永,崔莺莺月下会张生,人鬼狐恋更凄美动人……

《聊斋志异》,是我国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龄(1640一1715)的短篇小说,他是山东省,淄川(今淄博市)人,虽早有文名,却屡试不第,七十一岁始成贡生。他的一生,主要是在家乡教书和辛勤写作著作诗词俚曲甚多,都收入《蒲松龄集》,尤爱收集民间传说,每有所闻,辄赋以新意,著述成篇,积腋成裘。编就《聊斋志异》431篇。书中所有写书生,鬼孤怪异,多是言寓意之作,讽世刺时,扬善挞恶,***托虚妄,以泄孤愤。这些作品,客观上反映了其时阶级矛盾一些侧面,也反映了人民的爱憎和意愿。谢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