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老庄玄学之风盛行,释家佛学般若智慧借助玄学道家文化很好的融入了中华文化。儒家文化始终是***的正统,内用黄老外用儒术,中华文化到唐朝形成了儒释道融合的中华特色的禅文化。。。
晋朝的司马氏上台以后。周易 ,老子,庄子被称为"三玄"。因"易学"是谈阴阳变化,"老子","庄子"谈天道。都是玄之又玄的学问。
他们主要取其"无为","自然"的理论,要使人们安于当时的统治而无所作为。玄学不仅统治着思想界,哲学界。也支配了文学界。玄言诗风行一时,以孙绰,许询为代表。他们的诗成了老子"道德经"的讲义。"庄子"的注疏。"礼过其词。淡乎寡味"。连一点诗的味道,样子都没有。全是公式化概念化的东西。
喜欢清谈玄理的人。大都喜欢游山玩水。王羲之的"兰亭序"就具体的记录了这种情况。山水的恬静与玄理的虚寂,正可以互为表里,所谓山水可以"以形媚道",所以玄言诗中不少写到山水。早期的山水诗也多带玄理。
谢灵运。(385一433)小名客儿,故又称谢客,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世居会稽(今浙江绍兴)。他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如"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池塘生春草、园柳变呜禽",以巧似极貌的笔法,恢复了诗的形象性。扩大了诗的领域。使晋,宋诗坛发生了转向。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篇"说:"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对晋末宋初诗坛的变化,作了简明而又中肯的概括。
庄老告退,是指玄言诗的衰落。以后又经谢眺等人的创作,山水诗更为发展成熟。玄言诗终至消亡。
您好,我是《天心宗正》,很高兴为您解答问题。
关于老庄精神对于魏晋文学有什么影响这个问题,《天心宗正》认为是这样的,老庄精神应该是思想更准确一些,魏晋文学又称为魏晋之风,老庄思想的核心是“清净无为、顺应天道、逍遥齐物”,恰恰在魏晋时期出了很多此类的人物。我们就从这个角度来探讨吧!
1.老庄精神对魏晋文学的影响:老庄指的是“老子”和“庄子”,合称老庄时指的是老学和庄学的合称,也就是道家的老庄学派学说。老庄学派不主张满口大慈悲、大智慧、大觉悟对***道德,认为这是愚弄人的幌子。要德行合一,以己推人,自化,***化则天下化。魏晋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活跃创新期,魏晋时期的文学新变化和佛教在中土的传播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文学成就最高的陶渊明明显是受到道家的影响颇深,他以超然不群的面貌高居众人之上。在魏晋之前的儒家思潮是主流,魏晋时期努力的把文学从学术中区分出来,这个时期的文学创作特点是:服务于政治教化对要求减弱了,文学变成了个人行为,用来抒发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这都是受到老庄精神的影响。
2.具体的表现,魏晋时期的文学提出了一些崭新的概念和理论,如风骨、风韵、形象。确立了重意象、重风骨、重气韵的审美思想。诗歌追求言外之意,音乐追求弦外之音,绘画追求象外之趣等等,这些与老庄的自化不谋而合,以自化达到***化、天下化的一种境界。老庄精神其实也是一种审美,追求的是内心的感受。这都与魏晋文学摆脱两汉经学的束缚,颖悟旷达真率之美从玄言到理趣而形成的魏晋玄学是步调一致的。魏晋玄学的重要议题,崇有与贵无、名教与自然、言意之辨、形神之辩、名理之辨之“自然”一词不见于《论语》、《孟子》,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这些都是老庄精神对魏晋文学影响的具体表现。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都是很明显的和《庄子》中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意境不谋而合。是一种真自然,不受束缚,坦坦然洒脱自在。
以上就是《天心宗正》对于本问题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祝朋友们身体健康,一生幸福,心想事成,谢谢阅读。
庄子是个真正的玄学祖师,南华经,逍遥遊是玄学幻想的经典,子非鱼焉知鱼之乐耶这段思辩对话与庄生化蝶或蝶化庄生都是玄学的教科书,晋代文人崇尚老庄,把老子道德经训为玄学,更多的是把庄子思想宏扬光大,用以支配生活的道德行为,晋人谈玄炼丹成了士人生活风气。逃避现实残酷的生活斗争是晋文学的主流表现。如竹林七贤,阮藉的白眼(看士人名利的态度),刘伶的荷锄行,(死于路上方便葬下),嵇康的绝交书(因山涛做了官),陶渊明的逃官挂印,孟康的落帽(弯腰拾起落帽有失风度),谢安的处变不惊(淝水之战大胜报捷不闻而下棋如常),等等,都反映了晋士人生活风气的玄味。文学中反映到了陶渊明田园诗歌,谢灵运山水诗歌中去,(***菊东篱与谢公屐)闲适隐居,徜徉山水是晋人的梦想,也是玄学的梦想。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建安、正始文学、两晋文学及南北朝文学。
建安文学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开端,这一[_a***_]的代表作家包括曹氏父子即三曹,还有围绕在他们周围的“建安七子”以及女作家蔡琰等.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以描写社会***和民生疾苦为主,诗风大都慷慨激昂,悲壮但刚健有力,史称“建安风骨”。
正始文学泛指魏朝后期的文学.这一时期的文人以“竹林七贤”(七贤指阮籍、嵇康、阮咸、山涛、向秀、刘伶、王戎)为代表.处在魏晋换代之际的正始文学,被司马氏掌权后形成的政治恐怖所影响.这一时期的文人面对政治的黑暗,选择了老庄的“无为而治”做消极抵抗,这一时期的文学也真实的反映了现实,只是与慷慨悲壮的建安文学相比,这一时期的文学大多是忧生的嗟叹。
两晋文学又分为东晋文学和西晋文学.东晋文学时期,一些代表性的文艺作品在语言上有了新的探索,呈现出对繁缛、对仗等形式美的追求.这一时期对门阀制度的***、寒士不平之鸣的作品尤其突出,成为富有光彩的亮点.东晋文学最富特色的是山水田园诗,山水诗的代表人物是南朝的谢灵运和齐代的谢眺.最有成就的田园诗人则是伟大的诗人陶渊明,他擅于从日常的小事情中挖掘出诗意,将自然提升为美的至高境界。
在南北朝文学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南北朝民歌,这个时期还出现出现了南北方发展不均衡的现象,这一点在南北朝民歌上有很好的体现,南朝民歌大都反映的是人民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风格清丽婉转,而北朝民歌则反映着北方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24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