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玄幻文学理论笔记,玄幻文学理论笔记图片

  1. 没有老师的引导我看不懂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你能讲解一下吗?

没有老师的引导我看不懂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你能讲解一下吗?

建议所有新时代的年轻人,别再以鲁迅笔下的人物社会比照今天的现实,那样会陷入严重的误区。鲁迅生活和思考的年代中国社会四分五裂、战乱不止、强敌环视,人民水深火热。而今天的中国,国家团结稳定、和平安宁、自强自立,大多数人民享受最大的民主与自由所以,理智的人要以发展眼光和全球视野看中国的过去和现实,切莫以个人好恶论古今。今天的中国,代表人类希望和未来,中国人应该珍惜。

《狂人日记》的主题十分明确,就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他还曾在1918年8月20日致许寿棠的信中说道:“《狂人日记》实为拙作……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后以偶阅《通鉴》,”乃司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因此成篇。此种发见,关系亦甚大知者尚寥寥也。”由此可见,作品小序中所谓“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等语,完全可以理解作者有意摹传统笔记小说作法而写的反语,也可以理解为作者所说的“医家”有更深广的含义,并非狭义的“医生”、“大夫”。

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狂人虽然具有迫害狂的精神特征,诸如“今天全没有月光,我知道不妙”,“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想害我”,“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等等,但作品的深层意蕴却是有意识地指向几千年的历史当时社会上的“吃人”现象从古代的“易子而食”,到“前天狼子村佃户来说吃心肝的事”;从“易牙蒸了他儿子,给桀纣吃”,到徐锡林(即徐锡霖)被炒食心肝。作品内容虽然带有狂人的非逻辑心理特征,但始终围绕着“吃人”,围绕着中国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不断发生的有史可查和无史记载的形形***的吃人现象,其意图是显而易见的。

玄幻文学理论笔记,玄幻文学理论笔记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狂人日记》在表现其主题时,也表现出鲜明的启蒙主义思想特征。鲁迅对中国国民性中的“看客”心态最为深恶痛绝,他的“弃医从文”的重大抉择便直接由于这个因素。而顾在五四运动前后写的所有杂文和***,都是以启蒙主义为总的思想特征的。

《狂人日记》的创作,是鲁迅在经历了沉默与思索之后的第一声呐喊,其中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他多年来的愤怒、怨恨、不满、焦虑,以及希望、企求等各种复杂的情绪,也必然地体现了他多年来对中国历史的深思和对现实社会的认识,是一篇彻底的反封建的“宣言”,也是作者此后全部创作的“总序言”。

《狂人日记》的启蒙主义思想特征,主要现在对封建礼教的深刻揭露,对麻木愚昧的国民性的批判,以及对将来的坚定信念和热烈希望。作者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礼教就是吃人,仁义道德是礼教虚伪的面具,这就是鲁迅对封建道德的定义,也是他多年来思考和认识的结果,也是这篇作品最辉煌的成就。

玄幻文学理论笔记,玄幻文学理论笔记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鲁迅的文章,主要是针贬当时的社会现象。浓厚的封建思想,统治阶层对下层人民的愚弄、奴役和剥削。民众自身的麻木不仁、愚昧、害怕变化、自己不知道用行动去改变现实,对改革者却是冷漠、嘲讽、敌视的态度,被比自己强的人吃,然后自己也向比自己弱的人伸出獠牙,并且一代一代周而复始的延续。鲁迅是那个黑暗时代的一盏明灯,照射出了一些人丑陋的真面目,也刺痛到了一些人。他的文章到现在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玄幻文学理论笔记,玄幻文学理论笔记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