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家庭不同,所起的名字意义也不同,二娃子,狗剩子,成名后也会有诗意的名号,而碌碌之人即使有响亮的名字,然未必能引起别人的在意。朱重八之后代哪一位的名字不比重八两字有意义,但超越重八之人,怕连一人也挑不出吧,
以前的人取名字都是父母或者是家里的长辈取的。这些人从小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读书、识字、背诵经典,所以他们自身就有一种文化的积淀,取名字自然是很轻松了。而且他们取的名字皆有出处和寓意,表达了对孩子们的祝愿。
比如三国时期的周瑜,他的名字就挺好听的。瑜字是斜王旁,在《说文解字》里说“王”旁的字都与“玉”有关。古代有“君子比德于玉”一说,只有真正的君子才能配得上玉,用来比喻人美好的德行。所以这是对孩子的一种美好的祝愿。
古代还有很多人用《诗经》取名字。比如唐朝著名的宰相杜如晦。他的名字就出自《诗经》的《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显得很是好听。
这个问题提的好,直指当下民众文化修养之缺失。平心而论,以前名字起的诗意有这么四个方面的原因:
1.诗词歌赋本就盛开在历史文化的沃土之中,唐诗宋词元曲,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烙印,而且文脉赓续传承、绵延千年不曾中断,所以说诗意本就属于历史,时代背景孕育着诗意名字的产生。
2.时间如流水般洗刷人世,绝大多数的人都在籍籍无名流落凡尘,只余下那些能够借"名"而永生的人,彪炳史册,熠熠生辉。客观讲,封建社会中的地主乡绅、文人雅士,代表着当时的先进生产力,他们也"辛勤"累积数代,为后代争取优质***,延续自身家族的财富。这其中,名字作为传承有序的文化烙印,被广泛运用于上流阶层和名门贵族,大字不识一箩筐的老百姓,大多也附庸风雅,花钱请秀才取大名,剩下的即使偶有义举,要么剩下三教九流的污名,要么被贴上大侠、义士等模糊了姓名的标签。
3.当下社***谓多元文化的追捧和泛滥,淡化了对诗意的情有独钟。其实,按照现在的人口基数,诗意名字的数量在统计学上或许比古代多的多,只是因为基数大了,反而显得比例小了。我们身边有很多名字充满正能量的朋友,未见得比诗意的境界低,例子就不举了,毕竟太真实,只要留心就会发现。
4.很多名字的***可以反映一个时代的烙印,比如建国、国庆、向东、红军等等,但真正能够代表一个时代的人物,不会被所谓名字这个符号所限制,毕竟现在这个时代,彩虹般的人物到处都有,他们名字都叫美好。
我以为,这和家庭文化,背景,信仰有一定的关系。那时候,正处于文化的交替期。那时候的知识,追求进步,渴望自由,崇尚个性,热爱文化,学习氛围异常浓厚。有五、四运动为证。那时候的青年学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群体,是最具民族精神的一代人。他们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他们重文化,重科技,先天下之忧而忧。他们之中不乏富二代,但和时下贪图享乐的富二代不同,因为他们以改变天下苍生命运为己任。因为理想美好,所以他们的名字理所当然更有诗意。
以前人的名字为什么那么有诗意?
名字是否有诗意,主要取决于取名字人的文化层次,与父母亲对取名的重视程度。以前,文化知识识字普级率不高,下层人群对取名好记顺口就行,很随便。还有一种说法,孩子名越贱越容易活下来,所以名字就没有那么多讲究的。而稍微有讲究的家庭,会很庄重的请有学问的先生取名,寄寓某种希望。文化层次高的家庭,取名往往注重文化底蕴,也就是诗意吧。上述人名就是这种情况。至于一些皇室贵族,取名就更庄重了,当今日本***子女取名,都是请汉学家,反复斟酌,从中国古典文集中,如《论语》中选择。给孩子取名也是一种学问。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24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