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宋代文学理论批判了什么

  1. 宋朝的苏辙批评过李白的诗吗?
  2. 为什么唐朝书法家、评论家和宋朝四大家都批判欧楷不行,而明朝、清朝推崇欧楷?

宋朝的苏辙批评李白的诗吗?

宋朝人写诗作词总是想通过这个作品来阐述一种内在的“理”,可能和当时的潮流有关吧,比如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朱熹的“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等等等等,他们总是在作品中说理,所以宋代诗词便没有唐朝那么的活泼轻快,让人读了舒服,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当然唐诗更多风格流派,让人有很多的体会。这两种风格无所谓谁好谁坏谁短谁长,各有各的艺术风格罢了。至于说苏辙(其实他的文学才能不亚于他的哥哥,只是前面有个苏轼,掩去了他太多的光华罢了。“三苏”文学造诣之高,令人高山仰止!千载而下怕是再无此盛事!)有没有批评过李白的诗作,大概有吧,艺术上的争鸣任何时代都会有的,不足为奇。

什么唐朝书法家评论家和宋朝四大家批判欧楷不行,而明朝清朝推崇欧楷?

其实,唐朝,宋朝,明朝,清朝审美侧重点不同,唐朝注重法度,宋朝注重意趣,作为主流审美诉求。欧楷是偏向险绝,与唐,宋楷书追求端庄,清秀是另类。明朝,清朝注重书法的笔势,与欧楷类同。

今天很忙,没看头条,晚上才看到了提问,对不起,回答晚了。唐朝人批欧字,可能是我孤陋寡闻吧,我没看到这方面的记载。但是唐太宗游历隋仁寿宫后,以杖捣之,有水流出,魏征撰文作记,由欧阳询书丹刻碑,遂有了流传后世的九成宫醴泉铭碑。从这件事看,最起码在唐太宗那个时代,欧阳询被认为是当时全国首屈一指的书法家,不然这么重要的一篇文章不会让欧阳询来书写。还有一件事,欧阳询身历三朝,到唐初已是垂垂暮年。他去世之后,唐太宗对魏征说,欧阳询不在了没人与我谈论书法了。魏征说,现在有褚遂良字写的可好,你可以同他一起讨论书法。由此可见,当时欧阳询在中国书法界的影响之大。皇帝能与之时常谈论书法,肯定是当朝书法上数一数二的人物。在封建时代,皇帝能说谁写字好,别人肯定无人敢说写的不好,更不会有人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公然批评。如果说唐朝有人批评欧字,那肯定是中后唐以后的事,。在李世民时代,全天下根本不敢有人产生这样的批欧字念头。再说说宋人书法。宋人写诗尚意,写字也尚意,直搞的到了宋朝好诗基本很少,如果不是宋词出来填补空白,诗这个文学样式在宋代几乎要断了根苗。可是看看唐朝,从初唐陈子昂到唐末的罗隐,好诗却是层出不穷,俯拾皆是。书法也是一样,宋人尚意的主张,丟掉了晋唐以来优秀的书法传统,除了米芾青少年时宗法钟繇二王打下坚实基础,最终在书法上有所建树以外,其他人虽然在当时很有名气,可是在宋代以后却不为人们所认可。元明清以至民国,一般都提晋唐书法,称楷书四大家,则不提宋朝,无宋朝一人。书法是传统艺术,讲传统就是要看其源流。无疑晋唐书风就是中国书法的主流。今天许多人自己写不了楷书,下不了功夫,把一枝独秀的二田楷书贬得一钱不值,如此还则罢了,发展到现在竟然还想把古代的书法大家,把出现于唐代的书法高峰时期都否定掉,将在书法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欧阳询都否定掉,胃口不免有点太大了,胆子实在也太大了。历史后人是无法修改的,中国几千年来的书法源流更是今人无法否定的。要想否定中国的文化书法传统,使它为今人丑恶心理和丑恶行为服务,无异于一只蚂蚁企图撼动巍巍昆仑山脉,到头来只会落得个小小环球有几颗苍蝇碰壁的下场。

宋代文学理论批判了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宋代文学理论批判了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