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散文其实就是美文,优美的语言可以与诗歌媲美。让人咀嚼有味,直达心灵。寓哲理,议论,抒情于一体。围绕中心,展开想象,丰富语言,但不能给人华而不实,无病***之感,要有真性情,行文要有高山流水,抒情要似余音袅袅。我很不赞成把散文写成一般的平铺直叙的,或者记事,或者游记或者随意一点感慨,更有甚者,就是一些个名人专家随意说几句话就成了散文名篇了。一己之见。
要写好一篇好散文,关键是要做到触类旁通的同时,有重点,有核心,兼具语言美,思想美,结构美等等。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写出的文章形散而神不散呢。主要有以下三点:
1.先想清楚我要写什么,就是写的主题,确立主题后,进行发散思维,解决表达主题的例子与故事。
2.我要怎么写,这段就要开始谋篇布局。根据写的主题定框架,要注意我们可以表达丰富的情感,但这个情感点一定要与主题相契合,这样写的过程中不会偏离主航道。
3.写的意义。就是主题的升华,一篇好散文归根到底要讲究思想性,要讲究精神的升华,前面所有的过程都是为了升华做铺垫。所以在这阶段要处理好写的意义这个关键。
围绕这三个点,进行分层次,分模块撰写,你的散文始终都会围绕一个点,才能做到形虽散但神不散。既能适度表达情感,更能体现主题,升华文章思想感情。谢谢!
散文“形散而神散不散”,这句话要准确的理解,不可误解!
“形散而神不散”是指:看上去形式散漫,实际上它的精神,中心思想是高度集中的!一切看似散漫的“外传”,其实都是为中心服务的。并非某些人的乱谈,什么记敘文,论文……散文就是散文,不存在记叙文,论文之说。记叙文讲时间,地点,人物,***,前因后果。论文讲论点论据……,和散文不可混为一谈!
散文可分为记事散文,抒情散,描景散文,游记……只看它的侧重于哪一方面。
所谓的“形散”并不是漫无边际,想啥散就啥散。它只是描写形式多样化,不拘一格。但它一定是为中心服务的。不论记事散文,不是抒情散文,它总是有中心思想的。这一点不可否认!
怎样写好散文?并非三言两语就能说明!但可以強调一点,散文决不是记叙记!它的特点就在于形散而神不散!它可以抒情,可以描景,可以记事,……巧妙穿插,溶为一体。相辅相承,相得一彰……。
谢邀!
散文和诗歌一样,都要具备意境美,语言美,结构美等要件,使人读后产生美感,受到美的教育,得到心灵的净化。所以人们习惯地又将散文称之为“美文”。
散文创作要求做到“形散而神不散”。那么,怎样才能在写作过程中,做到这一点呢?我想以我曾经写过的一篇散文《遥远的慕容永远的歌》为例,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立意要高。那还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台湾著名蒙古族女作家席慕容,首次回大陆来内蒙古大草原寻根***风。从呼勒贝尔,锡林格勒,一路来到鄂尔多斯的乌审草原。我有幸认识她,并陪同她一起到牧区***访。我无意中从她的***访本上看到了一首正在草拟中的诗歌《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也就是后来由蒙古族女歌唱家德徳玛老师首次在春节联欢晚会演唱,然后唱响中国乃至世界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与她阔别多少年之后,每当听到这首歌,我就不由地想起与她交往并成为朋友的那段往事。于是提笔写了一篇回忆性的散文《遥远的慕容永远的歌》。首先在文章的题目选定上,我就狠下了一番功夫。既要为散文“立意”,又要与她的歌词契合。于是我***取对联的形式,选定了散文的题目《遥远的慕容永远的歌》。我认为“立意”颇高。
二,构思要巧。上个世纪初,海峡两岸还未实现“三通”,人员往来受到严格的限制。虽然只是一条狭窄的海峡,却把两岸同胞隔离几十年,感觉非常遥远。但是席慕容的歌,却穿越时空,已经把两岸人民心永远地联系在了一起。我的散文,就是紧紧沿着这条文脉,来展开我们之间一段短暂的交往的描述。洋洋洒洒几千言,看似很“形散”。但是紧紧扣住“海峡遥远”,“歌声永远”这个“脉络”,文章的“神韵”一点儿也不散。
三,语言要美 。散文的语言美,不是花言巧语,二是要发自肺腑,饱含深情。读来让人为之动容,如入其境,如置其身。我跟慕容草原一别,再未谋面,思念之心,一直不断。所以我在散文中,多次使用“海峡遥远”和“歌声永远”来表达盼统一,谋和平的主题。使得我们的友谊跃然纸上,历历在目。我的这篇散文,虽然算不上佳作,却也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并在几本散文集里被收录。也不知道席慕容老师看到过没有?(散文已在头条发表,请文友们有兴趣不妨一读)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24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