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詹姆逊主要文学理论,詹姆逊文集

  1. 后现代主义文学有哪些特征?
  2.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不愿意阅读古代的经典著作而痴迷低俗小说呢?

后现代主义文学哪些特征

语言自由表现手法更多样,有很多流派荒诞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等等文字中有种莫名的失落迷茫,表现了现代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在二战摧毁这个世界的同时也摧毁了数千年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让人重新审视这个世界,和自己的人生,梦醒了无处可走的失落感。

什么越来越多人不愿意阅读古代经典著作而痴迷低俗小说呢?

首先,人类面临的环境变了,***不是无穷无尽,环境实在堪忧,人性确实黑暗,是非如此不明,社会如此无序,信心满满时代探讨出来的价值地球未来的不确定性面前需要重新思考重新建立,所以那些经典适合面对更复杂的现实世界的读者。人类终于发现自己的渺小,重新需要神话,需要奇幻与玄幻,更加迷恋世俗的幸福。

其次,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带来物质极大地丰富,生活空前享乐,享乐主义日益盛行。

詹姆逊主要文学理论,詹姆逊文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三,信息时代的信息铺天盖地,很多深奥的问题答案原来那么简单,于是很多人看穿一切,简单到及时行乐。

第四,文学最早的功能并非教化,天真未凿的《诗经》也只是自己思无邪,并不想教化别人。最早的***是神话、***,神话、***可以***,可以满足幻想。对于作者,文学的一大功能是抒情发表人生的感叹,例如《红楼梦》。总之,***应该有***功能。即使读者与作者共情,也是作者带给读者的***。高高在上教育人,这是对***的误解。

第五,***深刻的思想,来自作者思考的深刻,在***中自然流露,不是思想单列,不是说教。

詹姆逊主要文学理论,詹姆逊文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六,我曾经说过,“最伟大的***没有情节”。但这是纯文学的事。若干年后,普通读者,都能读懂这样的***,现在还不行。

就像魔幻现实主义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很多中国读者大惑不解,现在则大多数读者能懂,无非用魔幻写现实。

第七,研究现代主义文化的专家弗雷德里克·詹姆逊说:“到了后现代主义阶段,文化已经完全大众化了,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距离正在消失”。后现代文学回归通俗,网络小说符合这个潮流。

詹姆逊主要文学理论,詹姆逊文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然,文学应该是“引领国民精神前行的灯火”,我觉得莫言余华、阎连科等作家仍然在向这个方向努力,如莫言关于“人类的好日子已经不多了”的演说,表现出他当前的基本思想,这思想是非常先进的。又如余华、阎连科的***,都在书写现实,将会成为史诗,能够帮助读者提高、加深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认识。喜欢阅读他们的***的人也并不少。

读网络***的人们,就当他们在休息,在***吧。在这休息、***里,应该还是会得到一点真善美的熏陶的吧?有网络***在歌颂***恶丑的胜利吗?


经典的东西大多数讲的是通用的原理,需要动脑去想,不太容易读

有这样的现象其实不难[_a***_]。通俗的东西满足了人类的心理需求,瞄准的是人们省力、爽的目的,而经典的东西,讲的是世界的根本原理,用字不多但包罗万有,需要思考,需要动脑,需要领悟,需要结合特定情况去融会贯通。

例如说读书记不住,《论语》告诉你“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你不一定记得住。但是如果有人跟你说要经常复习,要用艾宾浩斯曲线原理复习,你可能就懂了。事实上,大家讲的都是复习,只是技巧的不同

读低俗作品时候只是为了放松,就和看综艺节目差不多

另外一个原因,我觉得是大多数人拿书,很多时候是想放松,并不想再继续想事情。你想啊,上班一天累累回来,又不想看电视,不想刷抖音,觉得那太无赖,那除了看幽默故事大概就只有看低俗作品是最好的选择了。因为这样的作品不用废脑啊,看完了就完了,当时能乐呵乐呵就行了。别人把综艺当减压的工具,这些人拿低俗作品当减压的途径,没什么不好的。每个人的选择,都是他自己的生活。

我觉得,最省心省力的还是读经典,经典好比真经,可破万劫,破一切障;低俗只是勾引你一下,不会改变什么,唯一有的就是他浪费了你的时间

先说说对身边环境的整体认识。

我周围的人,包括同事、朋友、家人,有阅读习惯的并不多。大部分人都将时间用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或者专业领域内,很少将时间花在阅读上。

而愿意阅读的人,大都喜欢看网络***、连载。对于经典著作,更是少有人翻阅,甚至不如小学生、中学生读得多。当然,并不是说网络***是低俗的。我认为的低俗***是内容露骨、言辞过激、甚至价值观念偏斜、毫无教育意义的***。

那么,为什么阅读古代经典著作的人越来越少?

阅读古代的著作稍显困难。

现代的作品都是贴近我们现实生活的,作者的语言习惯也和我们生活的时代相一致,读起来相对比较容易。古代的作品用文言写就,长于诗词曲赋,引经据典,所涉及的情境与现在也相距较远,一来读者不易理解,二来较难坚持下来。

现状是,相当一部分人对于古代经典的了解都来源于现在的影视作品。经过了演绎、改编、夸张、杂糅,观众难以学习到经典著作的精髓。

时间和精力有限。

对于大部分上班族来说,工作是永远都做不完的。难得有休息的时间,更愿意陪伴家人,或者满足其他的兴趣爱好,能够安稳地睡上一觉也是极好的。

所以,很少有时间用来阅读需要耗费精力的经典名著。相比起来,一些轻松的,或者篇幅短小的作品在现代人中更受欢迎。如出题者所说的痴迷于低俗***的人,我想还是少数。大部分人还是为了放松身心、释放压力。

当然,也有一些其他因素,如,纸媒阅读与数字化阅读的冲突、实用化心理的驱动,等等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同理,可以随心选择书籍的时候,明明知道经典蕴含文化,但是为了不烧脑,为了看得畅快,自然选择浅显易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