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正文

文学作品充满阳光的图片

  1. 诗词摄影:“含烟一株柳,拂地摇风久”的意境如何拍摄?
  2. 中国有没有和梵高的《夜间咖啡馆》类似的绘画作品?怎么样?

诗词摄影:“含烟一株柳,拂地摇风久”的意境如何拍摄

含烟一株柳,拂地摇风久。

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

出自唐~杜牧

文学作品充满阳光的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摄条件是含烟和拂地摇风。拍摄意境:清晨,诗人站在一湖碧水旁若有所思,水面上升起的雾气缭绕,时隐时现,湖边的岸柳随风摇曳,就像是一个个美丽动人的少女翩翩起舞弄影,佳人赏春,纤纤玉手,杨柳细腰,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柳与佳人,风与烟,一幅绝美的画卷浮现在眼前,美不胜收!

感谢系统邀请,感谢友军提问。

“含烟一株柳,拂地摇风久。”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独柳》。诗文不长,总共四句:

文学作品充满阳光的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含烟一株柳,拂地摇风久。

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

“含烟一株柳,拂地摇风久。”拍摄主体是垂柳,拍摄条件是“含烟”和“拂地摇风”。“含烟”可以理解为是水面升腾的雾气,“拂地摇风”是指柳条随风摇摆。

文学作品充满阳光的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诗文原本表达的是悲伤惆怅的心情。如果按照诗文本身的意思来拍,就要拍摄出伤春孤独的情绪,画面就不能拍得明媚可人了;

如果是抛开诗文中本身所表达的忧郁感,则可以拍摄出明媚阳光的照片——毕竟,春天柳枝随风摇摆,周遭一片碧绿;佳人赏春时,点绛唇,回眸笑,纤纤手……这样的画面还是挺唯美的。如果拍摄成暗黑、压抑、伤逝的风格,总会觉得有些暴殄天物。

个人以为,拍摄“含烟一株柳,拂地摇风久。”可以有两套拍摄方案。

第一种,是按照诗词本身所表达的情绪来还原。拍摄出春去伤逝的离愁(可能画面整体感觉比较压抑了)——春天要走了,柳枝摇摇摆摆地,仿佛是在无奈的招手,哽塞着话别;又仿佛是在拉扯着春天的衣袖,不忍让春天远走;

第二种,是不按诗词本身的套路,由拍摄者自己发挥,走明媚春光的拍摄路线(把春天的美好尽数还原)——芙蓉花,垂杨柳,小鸟立枝头,蜂蝶频回首,草长莺飞,花花绿绿,美景一眼看不够。

中国没有梵高的《夜间咖啡馆》类似的绘画作品?怎么样?

今天是梵高的生日,恰好看到你的这个问题,遂来简单讲一讲梵高《夜间咖啡馆》和与之类似的中国的绘画作品。我将分别从结构题材和绘画语言中加以分析

提起梵高,大家脑海中往往是,一个耳朵缠着绷带的疯癫艺术家形象,当然还有他的火焰般跳跃的向日葵。

梵高出生在荷兰,是后印象派表现主义大师。成年后来到了巴黎,又辗转到法国小城阿尔勒。从1853年-1890年,只有37年,他的一生非常短暂。

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对绘画有着火焰般的热情,即便是忍饥挨饿,即便是面对着日复一日的单调景物,他也能反复练习和尝试新的画法。

他一生中画了35幅自画像,11幅向日葵,若干麦田。


这幅1888年的《夜间咖啡馆》,是现实存在的。

靠近梵高抵达阿尔勒早期的住所,咖啡馆中间的门帘半开半掩,服务员站在灯光下面对着观众。房间中部有张台球桌。

梵高画的咖啡馆油画很少,只画了两幅阿尔夜间咖啡馆的油画。

一幅是描绘阿尔咖啡馆的内景。居住在阿尔时,虽然苦艾酒使梵高能够暂时忘记了贫穷,但是身体的日渐衰落一直折磨着他,他开始晚上出入咖啡馆,酒吧,开始彻夜在街上作画。在画咖啡馆内景时,他用红色和绿色来表现人们可怕的热情,他以血红和深黄描绘内景,画面的中间是一张绿色的弹子台,四盏淡***的却发出绿色光的灯光下,有几个打瞌睡的人们,用红色与绿色画的墙壁给人一种强烈的对比和冲突。虽然画面的颜色很强烈,但给人的感觉却是孤独和不安。

另一幅是阿尔咖啡馆的外景。梵高经常在晚上光顾离他住所不远的阿尔咖啡馆,咖啡馆的耀眼灯光,和布满天空的星辰,阿尔的美丽夜景让梵高画出了充满幻觉、跳跃的颜色,***和蓝色作为画面的主要色系,冷暖色的强烈对比使整幅画显得很美,画面里坐着喝咖啡的和街道上行走的人们,给人一种安详的感觉,这也是梵高对生活充满渴望的寄托吧。

梵高的特殊经历是让人敬佩和心疼的,越是对他进行了解就会越是喜欢他的画,也更能感知到他的每一幅画所要追求的是什么,那种疯狂的笔触所要表达的是什么,都是他生前不管怎么努力追求都没能够实现。他对创作画的坚持精神和画作的灵魂是无法超越的,是无法***的。

所以,中国的艺术家也学不来那么纯粹的梵高风格和技巧精髓,倘若有模仿的画家,也就学会了怎么用梵高的笔触,或者是学会了梵高的色彩,学得像了一些就以为自己是梵高再现。还是学习梵高对作画的执着精神吧,因为达到某种境界是跟阅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我有个朋友临慕了《星月夜》,我给她指点一二后,她就觉得梵高的画很简单啊,他那随性疯狂的笔触,只要能放开手画多少都会有三分像的。我默了一下不想说什么,只简单回了一句:能敢画出来才是历害。在那个文艺复兴时期,梵高能这么大胆画出自己的独有风格,而且还被称为垃圾画也没影响他停下画笔,这就是一种超脱。

艺术家可以去创作类似咖啡馆这种场合的夜景,去创作夜空下街道上人们的百态形象,去感受那种日常的生活气息所带来的灵感,但是能否坚持下来就得看创作者自己的毅力。其实我曾经在一次画展中看到过画夜景的,只是时间长了就模糊记不清了,毕竟画夜景的少,能过目不忘的更是少之又少。

我有夜景油画。去年夏天,大连连续下了几天雨,那晚我走在天津街的时候,雨也是刚停,街上有排着长队买夜宵的,有坐在椅子上吃饭的,看着还算有点人气,不管雨下得多大也挡不住人们出来吃夜宵的脚步。我凝望着灯光下的人们,拍下了照片。后来把这夜景画出来,也没有画多少,就画了一幅。

而那个照片是这样的,是夜色阑珊的。

对于中国有没有和梵高的《夜间咖啡馆》类似的绘画作品,目前我没有见到过有类似的精品,所以对于画得怎么样,也就无从知晓了。也许以后能够出现这样的天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