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不良丫头文学理论,不良文人

  1. 中国人为什么称小姑娘为丫头,称小男孩为黄毛小子?
  2. 为什么裹小脚这种残忍的行为,在当初的民间非常盛行?

中国人为什么称小姑娘为丫头,称小男孩为黄毛小子?

承蒙邀请,黄毛小儿和黄毛丫头是形容别人无知,看不起人对人蔑视的贬义词。黄毛指的就是小孩,古代贫穷小孩大多营养不良毛发稀疏暗黄。小儿指男孩,丫头指女孩(古代女孩会梳丫形发髻)。

为什么裹小脚这种残忍的行为,在当初的民间非常盛行?

裹小脚是我国古代的一大陋习,之所以称之为陋习,是因为它是以摧残女性身体为代价来满足男人的私欲!

在古代,人们把裹小脚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做“三寸金莲”,也就是要把脚限定在三寸之内,他们认为这样才是最“美”的,而要达到这样的条件,就必须在女孩小的时候便开始裹脚

不良丫头文学理论,不良文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残忍!

一般女孩到五,六岁时,母亲便开始为她裹脚了,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女孩脚小,骨头也很软,这时候用裹脚布将她们的脚紧紧包裹起来容易成型,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是非常残忍的一个过程,随着女孩的慢慢长大,脚也随之增长,但由于裹脚布的限制,女孩的脚开始弓弯变型,这种痛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流行!

裹小脚最早出现于宋代,起初只流行于当时的大户人家,因为大户人家的女子不用干活,脚又是当时人认为的第三性器官,而且脚越小越好,所以裹小脚便在当时的上流社会流行开了,渐渐的裹小脚就传到普通百姓之间并盛行了起来,甚至在当时还举行过“比脚大会”,也就是人们根据裹出来脚的大小,把她们分为三个不同等级,三寸为极品金莲,四寸为银莲,大于四寸的被称为铁莲!


一,上流社会的东西,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非常好奇,男人想尝试那种感觉,而女人只得配合,于是裹小脚便盛行起来了!

二,既然别人家女儿都裹小脚了,自己家的女儿不裏会被视为异类,以后嫁不出去怎么办,所以老百姓都为女孩子裹脚!

三,女孩子出嫁后,由于裹小脚行动会很不方便,以至于她们会很少出门,避免了很多红杏出墙***。

新中国成立后,女性裹小脚这个陋习被最终制止,这个禁锢女性千百年的行为最终也画上了句号!

清朝余怀写了一本《妇人鞋袜考》,其中写到了南唐李后主纵情声色,其“宫殡育娘,纤丽善舞,乃命作金莲,高六尺饰以珍宝,纲带缨络,中作品色瑞莲,令育娘以帛缠足,屈上作新月状,著袜行舞莲中,回旋有凌云之态”。从此之后,这个风气就流传开来,民间人都纷纷效仿。

大家贵妇、闺秀仿效也就罢了,她们不用劳动。而民间妇女也效仿,这就走上了歧途。据记载,宋代名人中只有程颐一家的女人不裹脚,可见这种丑恶风尚早已流毒全国。

清康熙三年,朝廷曾诏令全国禁止妇女裹脚,旋即又于康熙七年罢除此禁。到了十九世纪中叶,太平天国在他们的***范围内,下令妇女放脚。

为什么女子要缠足?

缠足风俗产生以来,各王朝经久不衰,其原因是什么呢?

缠足的起源发展与我国封建礼教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又受政治环境、社会风气、文人的鼓吹等因素的影响

首先,最根本的原因是封建礼教观念的不断强化, 缠足成为限制女性自由、维护女性贞操的有力工具。

其次,限制妇女接触外界,防止她们被***教侵蚀,维护儒家文明。***教大约与唐朝同时崛起,从唐朝中后期,经过五代、两宋,阿拉伯世界通过海上贸易,与中国接触日益密切。在沿海的泉州、宁波等港口,当时***寺遍布。妇女自由行动,很容易被***教所俘虏。而一个妇女身后影响的就是一个家庭,这些家庭则是儒家文明的根基。因此,当缠足的风俗遇上扩张的***教,儒家士人就开始顺势鼓吹缠足。限制了妇女的行动,她们就不会被***教给吸引入教了,也就不会动摇儒家文明的根基。

第三,审美观念的改变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社会普遍以足之纤小屈曲为美,至清时更发展为“三寸金莲”,妇女为迎合社会的统一审美, 不得不有意无意地进入缠足的社会洪流中。

第四,为满足男性逐渐扭曲的性心理。随着封建社会后期社会风气的演变,女子小脚便逐渐成为满足男性变态性需求的工具。

妇女缠足究竟起源于哪朝哪代,何年何月,估计没有个人能说清楚。就缠足的目的而言在现代人看来这本身就是一个谜,小脚究竟美在哪里?古代男性为何对“三寸金莲”有那么迷恋?女人们为什么能甘心情愿的忍受着那么大的痛苦,以缠足来悦己媚人。

以“月”之形表现阴柔之美

缠足的风俗之所以产生并且经久不衰的原因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古人的审美观念。导致三寸金莲的审美观念,追根究底还是要从阴阳学说讲起。在古人的传统思想里,阴阳说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阴阳学说讲究男是阳、女是阴;刚是阳、柔是阴;直是阳、曲是阴;强是阳、弱是阴。反应在审美观念上,女性的美就要体现出她们“阴柔”的一面,女性要柔弱、娇小、娴静,要有柔和的曲线。美女一般都要有樱桃小口、瓜子脸、杨柳细腰这些特征,至于脚也不能例外。

宋代以前虽然没有缠足风俗,但是那时还是有女足以纤小为美的观念存在。东汉末建安民歌《孔雀东南飞》就有“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之句,这句话明确的赞美了女足的纤小。

缠足时代一双小脚要达到到“瘦”、“小”、“尖”、“弯”、“香”、“软”、“正”七个标准,其中“瘦”、“小”、“尖”所求的都是足型要小,“弯”指的是小脚要有“折腰”和“凹心”,同时穿的小鞋也要有弯曲之美,鞋底要做成弓形看上去就像一弯新月。

“弯”、“软”也是为了追求女性柔美的审美观念,金莲缠就的女子只能凌波碎步,摇摇摆摆,行动如弱柳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