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大众文学理论,大众文学理论专家

  1. 大众文学和文学著作的分界线是什么?

大众文学和文学著作的分界线是什么

大众文学更注重故事性,有人物刻画但不求深刻,有社会反应但不会批判,有现实触及但不涉及终极思考,有巧妙构思但不太厚重。文学著作除了以上,还有一些是在创作方法写作技巧上的创新和尝试,这些作品拒绝重复,拒绝模仿,因此创造很多新的流派,但不管什么流派,什么写法,最终写的都是人性,都是对终极问题的思考,这些作品,长短都有,特点是,大部分不太好读,不奇怪,现在节奏快,需要思考的文学作品没人读,没功夫读,久而久之只能读大众文学,不会深度阅读,由此再往下,文学著作被推上神坛,提起来就让人畏惧,大可不必,打开书,耐着性子,翻过前几页你就会发现精彩,还会发现自己也很了不起。

大众文学与文学著作都是为人民服物的精神文明。各有特色。

大众文学也称通俗文学。大众文学根植于社会基层,贴近普通老百姓生活反映大众精神面貌和时代特征,符合广大民众审美情趣,展现民族人文精神。

大众文学理论,大众文学理论专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大众文学创作表现形式多样,创作人数众多,受众广泛,易于群众接受,传播速度快,传播形式多样,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大众文学为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宣传党和***政策,传播文化思想技术技能起到基础作用

文学著作相对于大众文学更高雅,更专业,更具艺术性,审美价值,社会价值。文学著作创作一般都是专业作家完成。作家或多个作家在他们擅长的领域,经过较长时间通过专业写作技能,独特视角,成熟的表现形式进行文学创作。

文学著作记录时代,反映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提炼。文学著作阅读群体比大众文学要少,更难以理解

大众文学理论,大众文学理论专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文学著作可以通过大众文学的再创作,使文学著作,特别是名著走向大众化,通俗化,兴趣化,让人民群众喜欢文学著作,阅读文学著作,从而研读文学著作,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增强中华文化自信力!

好的大众文学与文学著作都必须符合社会价值观,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为中华伟大复兴服务。

致敬经典,尊重传统;听古今神话,看中外文学。

大众文学理论,大众文学理论专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如果说大众文学是飞驰在夏夜里的飞蝇,那么文学名著就是奔腾在草原上的骏马。

就受众人群来看,它们各有参差。

就像今天的小鲜肉作品,无论是霸道总裁爱上傻白甜的奇葩女,还是苦情玛丽苏剧,这类作品往往都是年轻人喜欢看,而且为之乐此不疲的。这类作品就像割韭菜一样,可以将绝大部分不愿思考、没有自主意识的受众吸走。所以,从受众数量来说,“大众”二字就已经远远碾压了文学著作的接受者。

举一简单例子。譬如,《百年孤独》这本书,很多人阅读的感觉是生涩、茫然。被作品中凌乱不堪的人物关系和人名搅地是非难辨。如果拿这部文学名著和当下时热的《亲爱的,热爱的》相比较,哪部作品的影响意义大?哪部作品的受众广?

大众文学,是对现象的具体呈现。而文学名著的作用在于镌刻时代,记录时代中人民对历史、对社会的改革、思考。

作者的出发点、以及立意决定了文学作品的深度和社会价值。可以这样说,大众文学是个人价值的实现,而文学名著是对时代意义的诠释,不仅是个人的一场实现,而且还要囊括宇宙、人性以及社会价值观。所以,它不再是简单的写作,而是时代意志的反映。作者往往要通过笔下的环境、人物在阐述一种现象的基础上,引出更多问题。通过一种问题(或荒诞、或奇葩、抑或无厘头)揭示现象背后的理想桎梏。百年孤独魔幻现实主义笔法,不仅让人为之惊叹,但它不仅揭示生死,还在致力于表现拉美的封闭、落后。正是因为无知、荒诞,甚至不可思议,才让作品的感情得到了很好的佐证。

文学著作,也可以是大众文学。讲到这里,不得不说一部作品《平凡世界》,这部作品既是大众文学,也是文学名著。路遥曾说,自己创作《平凡的世界》的初衷:背对[_a***_],面向大众。

《平凡的世界》,既全方位地展示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黄土高原上底层人民艰苦卓绝的生存境遇,也将整个大时代的意志像图钉一样钉在了人类宇宙的坐标轴上,同时主人公形象也具有作者自己额影子。不置可否,它既是文学著作,也属于大众文学。这便是路遥的现实主义

文学著作可以是大众文学,但大众文学很难成为文学名著。很多时候,大众文学只不过是充当着修饰我们生活、便于我们饭后茶语***之用。若要想练就深刻智慧,见解更高一筹,就需要阅读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