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李煜的文学理论

  1. 如何评价南唐后主李煜的文学成就?

如何评价南唐后主李煜文学成就?

我是很喜欢李煜词的,作为婉约词派代表人物之一佳作连篇极富才能胸意通睥。可惜明明是一代词人却非得让他出皇位且是颓废亡家之帝,看来自古以来身份不甴自己主张

李煜的词在历史上地位主要甴他的地位身份及遭遇而显得在婉约词中别具一格,对历史影响不仅限于文学方面,可以说唯此一家前无古人。湘人

王国维曾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已经说明了他的文学地位,简单说就是,让词登上大雅之堂,使得词的地位由此提升。

李煜的文学理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实后主还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词,不再是花间独尊,也可以用来言怀述志,艺术手法扩充。以往花间词大都委婉见长,而李煜有豪迈有自然,晚唐五代词中可谓别树一帜。

其实,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多次对后主词进行点评,足见对后主词的偏爱。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李煜的文学理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之作及永叔、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

叶嘉莹老师在《唐宋名家词赏析》中这样点评:

李后主的词是他对生活的敏锐而真切的体验,无论是享乐的欢愉,还是悲哀的痛苦,他都全身心的投入其间。

李煜的文学理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大家一起欣赏下他的词

观点原创回答。

李煜,五代十国南唐国君。客观的说,李煜做皇帝,是一个根本不及格的皇帝。因为他不懂政治

但是,在文学历史上,李煜的词成就最高。像千古名篇《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凡传世的诗词,均是名篇!

曾记得,有人这样评价他,李煜在封建皇帝中,是诗词写得最好的皇帝。诚哉斯言,充分肯定了李煜在文学历史上诗词的地位!

说实在的,每每读到李煜早期描写男女欢爱相思的词,那份意境,那份幽幽,那份思念,那份渺渺,感同身受!

到了后期写的词,有感身世和国之命运,让人读了恍如前世今生,弹指烟灭灰纷……

再读下李煜的词吧: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南唐后主 李煜,又叫李重光。历史的看,亡了国的李煜是“政治上的低能儿”,是即误国误民,又误家误己。在诗词等艺术上造诣极深,有人说他“词冠天下”,有人说“词树旗帜” ,是中国史上有名的“亡国诗人”、“千古词帝”,其作品被收录在《宋词》。其生活在“五代十国”至北宋初期,是“南唐国”最后一位君主,史称“南唐李后主”。南唐被宋所灭,李煜降宋后,被封“违命侯”。其诗词大都不是其在“太平盛世而作”,尤其是“传世诗词”大多是思念故国、感怀往事、忧国忧民,被宋太宗赵光义疑有“复国不纯动机”而被毒死。李煜精通书法绘画音乐、诗词,尤以词的成就最高――传世作品有《虞美人 · 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令 · 帘外雨潺潺》、《相见欢 · 无言独上西楼》、《破阵子 · 四十年来家国》、《浪淘沙 · 往事只堪哀》等词,不仅归录于《宋词》,而且大都是中国词史上的传世不朽之作。李后主是一个好的诗词等全面发展的“艺术高人”,但在治国上承祖、父之基业“沉迷于淫乐”,无所建树。《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反映内心的孤寂,《破陈子.四十年来家园》是对国破家园的无限思念。李煜站在艺术高地上的诗词,是亡国之后无奈心情的寄托,只能以“诗词”空怀抱国忧民之志。

李煜最大的文学成就在于他词史上的地位——一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将词从花前月下的歌酒祝词中解脱出来,促进了词的雅化发展。以一首《虞美人》写尽天下兴衰之叹,被人称为"词中之帝",更有王国维等人的高度评价。我们评价李煜的文学成就,还是要从他前后期词作风格分开来评价。

首先,从李煜的生平入手,分析生平经历与文学成就之间的关系

李煜生于公元937年,为南唐中宗李璟的第六子,为人好风月,善诗文,貌有奇表,自号"莲峰居士",显德六年(959年),太子病逝,李煜以尚书令参与政事,入主东宫。建隆二年,金陵继位,正式更名为李煜。在位十五年,公元***5年,北宋灭南唐,肉袒出降,人称后主,公元***8年,因做词《虞美人》,被指思念故国而获罪,宋太宗赐以牵机药鴆杀。

李煜最为人关注的恐怕就是他与大小周后缠绵悱恻的的爱情传说了。大周后,原名周娥皇,善歌舞,与李煜为少年夫妻,二人情深意笃,在音律的研究上二人可谓知音,曾重编梨园"霓裳羽衣舞"。年少的时光美好而短暂,很快,红颜薄命,纵使后主衣不解带,汤药侍疾,大周后还是免不了香消玉殒。小周后,大周后的亲妹妹,大周后成为李煜皇妃的时候其年仅五岁,因颇受李煜母亲的喜爱常常奉诏入宫,在宫中玩耍,后与身为姐夫的李煜关系颇为暧昧,在大周后病逝之后,是小周后陪伴在李煜的身边,陪他度过悲凉的囚禁生活,李煜获罪身亡后,小周后哀不自胜,亦自尽殉情。

李煜的词作同他的生平经历一般分为截然不同的前后两期,前期他是一个多情而风流的天子,自然,他的多情也表现在他的词作之中,其词感情之真,之深令人为之赞叹!后期,他是一个亡国之君,他的词作,以一己故国之悲写尽天下兴衰之叹,平凡的亡国之痛抽象为为天下普遍的兴亡之痛,具有一定的哲学意味。

其次,正确看待前后期词作的文学价值

早期的李煜,生活在华丽的宫殿中,身边美人如云,这一时期他词作的主要内容是描写奢华的宫廷生活和风花雪月的男女柔情,其词作未脱花间词的旧格局,词风柔糜,他的词以白描见长,不用过多的修辞 只是以朴素的语言真挚的感情描写出特有的场景和细节代表作有《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红炉次第添香兽,红巾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玉楼春 晚妆初了》"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宫娥鱼贯列。"描写了宫廷奢靡的生活,红日已高,宫娥涌入,佳人随着音乐翩翩起舞,金钗环佩之声在风中,随着那纤细腰肢的摆动声声作响。此时他的生活与陈后主《玉树***花》中的描述并无二致。"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在红烛香暖的宫殿中,美人环绕周围,酒不醉***自醉,悦耳的歌声,轻盈的舞蹈令人无法自拔,也就是在这样的生活中,他忘记了自己身为帝王的责任,忘记了对天下百姓的承诺,他的耳边只剩下美人软糯的私语,再也听不见群臣的呼唤。

可以说这一部分的词作并没有什么很高的文学价值,甚至是流于浮艳。其中较为出名的是相传做于其于周娥皇新婚不久的作品《一斛珠 晚妆初过》,描写了一个美丽女子酒后的无限风情,她与自己的丈夫轻歌曼舞,衣衫微褪,芙蓉含笑,暂引樱桃破,向人微露丁香颗。看似不经意的描写表现出了女子上完妆后樱桃般的小嘴,酒后动情,轻吐丁香小舌的细节,简单的笔墨却尽数描写出了女子的妩媚。这里的女子不再是一个高贵的皇妃,只是一个希望与丈夫厮守的平凡女子,动情之处,更是"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这一大胆的举动对于出身名门的大周后或许只有酒后才会发生,而李煜在词中更是将它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这一词作中表现出的是新婚小夫妻间的浓情蜜意。更有相传李煜与小周后偷情时所做的《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雾》"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李煜前期的词作表现大胆直率,感情真挚,对于情事的描写毫不避讳。这时的他不像是一个帝王,更像是一个游戏人间的风流才子。

好景不长,公元***5年,赵匡胤灭南唐,不久后称帝。当敌人的铁蹄攻破城门,美人花容失色,也许直到这一刻,他才真正的明白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无论他有多么不愿他都是一国之君,是百姓的天,他必须承担起他作为君主的责任,可惜,他明白的太晚,他承担不了的责任只能换一个人去承担。从一个高高在上的天子变成了一个阶下囚,昔日的故国家园已经变成了他人的天地,一朝天子一朝臣,沦为阶下囚的李煜生活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歌儿***的生活自然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亡国后,李煜的词作中打入了国破家亡的感叹,最是仓皇辞庙日,垂泪对宫娥。直到这个时候,他的文学创作才发生了变化,从饮酒享乐的宫廷生活变成了沉痛的故国之思。如《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中"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去寒雨晚来风。胭脂泪,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他的词作中已经带有了哲学的意味,胭脂泪,几时重,自然是人生长恨,水流长东,历史的洪流裹挟着一切向前奔流,不会为任何人停留,就像是水流自西向东,奔流不止,而人生也是这样,自是苦恨多过欢乐。又如《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这个曾经的九五至尊,辉煌不在,只能在梦里***装自己还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皇帝,重温旧梦,一晌贪欢。只是,不知他醒来之后,枕边已经被泪水打湿了几次。无限山河,告别它容易可想要再见到它却是难上加难,在他在梦里重回故国之时他的心中一定充满了悔恨。简练的语言却勾勒出丰富的感情层次,具有丰富的意味。亦如《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巧妙的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离愁比做了剪不断,理还乱的丝线,表现出了不可言喻,难以名状的哀伤。李煜后期的词作中这样的哀伤感叹数不胜数。最著名的是《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问君能有几多哀愁,它就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去。这里他将自己的哀伤形象化为一江春水,可见愁之深,愁之重。

江山一别,无限愁绪,难以言说。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这时的他不再是那个容貌奇伟的风流天子,只是一个被囚禁着,只能在梦里才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国看上一眼,才能够再次登上曾经的凤楼龙阁,而雕栏玉砌犹在,可朱颜已经更改,曾经歌舞的嫔妃宫娥已不知何处去,尘满面,鬓如霜,自己的容貌也不再是昔日模样。这个时期他的词作真正摆脱了浮艳的"花间"习气,一步步走上了士大夫之词的道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