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所谓色,俗世指男女之事,佛家之谓色,指人之感观眼耳口鼻舌对外界事物的感应。!经过大脑(所谓"心:)抽象概括整理而成"意(识)"。色只是人存在意识中的意象(我思故我在),但却走向了另一端-虚无主义。
我们每个人实际上都住在自我的洞穴里。通过自己的感官感受这个世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比如光的三原色原理,实际上光是没有三原色的,是人的视网膜上有三种感光细胞,每一种细胞分别对所谓的红光,绿光,蓝光敏感,从而形成 可见光 ,红外,紫外均不可见。如是,可以这么说,在光谱上,人只能感受到一小段,这就是自然人的光学洞穴。其他的感官,大家可以自行推理。
我***定题主对洞穴喻有了基础性的认知,且有自己的感想,是想找人交流。这是回答的语境和前提。
我以为柏拉图在洞穴喻中主要传达的是“痛苦”。一是脱离桎梏的痛苦,二是面对真理的痛苦,三是返回洞穴的痛苦。后两者柏拉图有明确交代,前者则无。
脱离桎梏时的痛苦来自肉体和迷茫。我们常有一种生活经验,伏案久坐后起身、回首,肉体是不适应的,脱离桎梏之人肉体的痛苦也来自于此。迷茫则是长久以来的认知(被禁锢)的动摇(能活动)而产生的,这是心灵上的痛苦。
面对真理的痛苦主要来自肉体和自卑。刺眼的阳光是肉体之痛,面对真理的自卑和自我否定则是心灵之痛。
返回洞穴的痛苦则纯粹是灵魂的痛苦。柏拉图明确说过,哲学家不想为王(真理的生活价值更好),但不得不为王。这种根植在人性中的矛盾是灵魂之苦。(我以为不受民众理解对于哲人而言并不是苦)
可以看到,这三种痛苦的性质不一样。在洞穴中,痛苦主要是肉体的(且是来自自己的)、浅层的;到了地面,痛苦主要来自真理,但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也是深层的;回到洞穴,痛苦则来自人性自身,是人的内在规定性,无处可逃。
最后,在这三种痛苦之外,柏拉图暗示了“勇气”和“智慧”:勇于面对现实和追求真理,客服痛苦的勇气;追求完美的智慧和返回洞穴之后保存自身、引领民众的智慧。至于所谓对知识的理解或对真理的认识,我想那应是线段喻和太阳喻的内容,并非洞穴喻的核心。
柏拉图洞穴理论很有意思。由清淅易懂可见图引出一个思维飞跃!如同中国青蛙在井里说井有天大!当洞里人出洞见到未见世界如同地球人踏入***系外星系时,见到的不同相似,人类总在不断地创造、发现、进步中向更高尖飞跃。总有一天人类有可能飞入其它星际,找到适合人居住的星球。柏拉图洞穴理论意义还有指导人类发展作用。如:学识高深决策层如了解人类社会生存发展本质,更有利于有序有效治管人类发展。等等。
所谓的柏拉图也好,理想国也好,都是文艺复兴时期当时的学者自己编写的伪作。借用古代先贤的名义,宣传自己的科学发现和哲学观点。经过几百年的宗教摧残,科学家哲学家都在罗马教皇的***下颤抖,说自己发明了啥新东西,搞不好就要被烧烤。只能***装说在阿拉伯图书馆里发现了几百万几千万字的古希腊古罗马作品,然后翻译出来。教皇总不能把自己老祖宗的东西烧了吧!
理想国的洞穴论,其实想说的就是冲破宗教的蒙蔽,发现事物的真像。当然,也宣传了资产阶级的超人哲学,就是只有超人才能知道事物的真像。
现在有些人也搞伪作古书一套,硬要把洞穴论解释成世界是不可知的唯心论,简直是可笑。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25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