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痕文学本无可厚非。可是,所有作品都指向一个年代就不正常了。不错,前三十年大家确实受过不少苦。可那是为了创业。没有那时的艰苦奋斗,哪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要说伤痕,哪一个时代没有伤痕?尤其是解放前,亿万人在都在受剥削受压迫,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只有极少数人享受着荣华富贵。那个时代的苦那些文学大师们为什么不去写?老百姓的眼光是雪亮的,你的作品想表达什么,大家都一清二楚。
胡说!所谓伤痕文学,都是目标指向前三十年,编造所谓的伤痕,攻击和抹黑那个年代。请问,近四十年的文学作品,有歌颂那个时代的吗?那个时代就没有一点正能量?为什么只写伤痕?红旗渠不值得歌颂?南京长江大桥,氢弹爆炸成功,人造地球卫星升空,修建的八万个水库不值得歌颂?七十年代核潜艇下水,不值得歌颂?我国从没有工业,到七十年代成为世界第六工业大国,不值得歌颂?哪个作家写这类小说了?它们写的都是抹黑,攻击,发泄,控诉,好像国家让他们受委屈了,对不起他们,请问,你们何德何能?眼睛只看到黑暗,看不见光明,不只是眼睛的问题,是思想,道德,良心,立场的问题。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上山下乡正是***时期,那时期被三结合进革委会和造反派掌权的地方,一些人就参加了工作,而一些因为家庭成分不好,和所谓的黑五类,臭老九,走资派的子女就是必须走的对象。相比之下,家庭成分好的,就是到了农村,也会受到较好的安排,做比较轻省的工作活活儿干。优先选调,参军,上学。受到的待遇不同,下乡的经历不同,就会出现一些爱好文学创造的人将自己所见所闻写出来。比如有人和当地人结婚,有人为了回城请客送礼,甚至有人以种种理由为难,也有的女孩子被诱惑失身,等等。对这些事情只有在***以后才能得到公开发布。因为有些内容触犯了一些人的痛处,还有一些人是既得利益者,他们当然不想让后人们知道真相,而喷作者摸黑。
所谓“伤痕文学”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的一种文学思潮。一些作家把在五十年代***斗争,后来文化大革命运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去生产师的一些故事,以***或纪实文学写了出来。那都是些在中国社会发展历程中所经历的事而已。用“伤痕”一词是一些文人对自己,或家人,或朋友遭受过的一些苦难的追忆和愤懑。这些苦难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先烈们所经历的大革命白色恐怖,万里长征,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相比算得上苦难吗?这样的“伤痕”应该愈合了。
这当然是混淆视听,但不可否认的是,伤痕文学确实是影响了几代人!就是那些所谓知识分子们在毛主席时代所经受的上山下乡插队落户或到农场五七干校去接受再教育及劳动锻炼,都被说成是对他(她)们精神和肉体的摧残伤害***,给他(她)们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痛,他(她)们都受苦受累受难了,他(她)们又都有文化,于是乎,他们就成了苦主,就通过文学媒体形式到处传播其所遭受的痛苦经历,以搏得人们的普遍同情!就他们受苦了才叫冤屈,而工人农民吃苦受累,那都是天经地义的!这不纯粹的小资情调吗?还辩解什么呀?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25773.html
上一篇
文学理论分析报告范文
下一篇
文学作品励志语段精选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