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不住脚,过去是专家观点就信,现在差不多一半的专家说了我不信。专家说是自由,不信我之自由。把专家看成一般人,一点不为过,走红地毡的专家,坚决不信。还是那句话: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读书少是井底之蛙,读书多几本也成不了龙,跟蛙差不多。说错话,办错事一样不少,信他个球。
残雪是何人我并不清楚,因为我孤陋寡闻所以并非藐視高人。
至于西方文学知识我也不太了解,因为我学历有限,知识浅薄,所以也并非我排外自恋。
但本人研究中国古文学已有些天数了,说到源头问题,各国有各国的文字,各国有各国的文学,由于各国的传统文化思维,导致文学意识形态变化各不尽同,哲学观也不尽同,文学源头源流应当说:
“泉涌非一处,洪流派分曾交聚,一汇汪洋亦海分,一水各潮八方铺。”
就一处源头一片大海么?是否太崇仰所学,固步自封,标榜自我了。
说中国话,自幼学中国文学,诗辞歌赋的,到头来用西方的理论驳斥祖传的东西,不觉得可笑么。
文学手法也好,精神也好,除了自省,冲突,裂变,矛盾,就没有化悟,和合,汇聚,统一么?
中国文学才是正统情志境界,一统合道而归真,文求圆满而化性昭融,以教化普及,涵养致和。
这与裂变,矛盾,易致躁因,矛盾落空亡并不相同。
谁高谁下,不在于遍野草木,而在于九天长风。
残雪,冰雪消融的补丁……
……可以有万千种观点——关于文学的起源,却不要自制“臆造的洛阳铲”——即人云亦云。
中国古代的《诗经》,虽言诗,却有文学凄美的框架在;“白蛇传”(又名柳荫记)、七夕“牛郎织女”……,等等,也是源自域外?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朝被焚毁的阿房宫,其内的各类装饰,难道是缺了“文学创作”所可竣工的吗?
残雪,以“伤痕文学”起家:负了点创伤之后,即数典忘祖,真不经打啊!
汪曾祺经“十年创伤”打磨,可喜可贺,——已然升华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可谓定位经典了!
恒河沙数。历经沧桑洗礼,有的成了美石兼璞玉,有的成了永久的顽石——却三生三世也化不成诞下宝宝小嘴所衔“顽石”!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现代意义的文学源头是西方。文化侵入也好,我们忘记根本,过度向外求也好。某种程度上西方源头说是有道理的。当代作家中的大家及普通作家多从中国传统学习奠基,再模仿或学习西方文学思维,构造,角度来创作自己的文学。
不要唯西方论,也不必一切学习不敢承认,这才是中国大国文化自信的应有表现。
文学的源头即不在西方,也不在东方。
可以设想,一个始终食不果腹,在饥饿与死亡之间绯徊的人,他是没有时间考虑思想感情表达的欲望的,因为这时候的人类生存是主要的任务,与动物没有什么不同。
早期人类由无目的四处游荡,到群居某地,开始原始的游牧 、农业种植业、以及生产技术的进步,原始人类生活有了温饱的保证,有了闲暇时间去思考,思维开始进化,开始去试图对自然现象解释,对生产生活中的美好的东西有了表达的欲望,原始的文学就萌芽了。于是有了传唱丰收、打胜仗、***归来、喜悦以及歌颂英雄的歌谣舞蹈,原始史诗就这样产生了,文学也就产生了。所以文学艺术的产生主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成果,在于人类社会文明进化的自然表现。没有东西方源头之分,正如世界各个民族独自发明了酒一样。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25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