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不是不愿意经营东北,而是明朝小冰河气候,是我国历史上最冷时期,海南都下大雪,东北春夏季节极短,红薯玉米土豆都没开始推广,只能种植高粱,***移民到达辽宁后就再也不能向北垦殖了。就连女***,都放弃了原始根据地,大部分集中在南端的中朝边界附近。
网上一直有人喊大明朝铁骨铮铮,而铁骨铮铮的一个重要依据是:大明朝天子守国门。
天子守国门,历来让很多人觉得提气。但这句话其实是有问题的:国门在哪?大明朝定都北京,天子守在京城,然后这叫天子守国门。明朝人自己就已经把北京当成了国门,到北方边境了。另外,明朝还修了长城。古代没有明确的国境线概念,但是,明朝既然修了长城,肯定是认为长城之内是自己的地盘。长城之外是境外。抵御外敌的城墙肯定要修在边境,不可能修在自己家里。明长城包含了一部分辽宁地区,其他东北大部分地区不在长城之内。
情况很明显,明朝人自己认定的地盘在长城之内,长城是边境,而北京又离长城不远,是标准的国门,天子守国门。有些明粉地图开疆,画了个巨大的明朝地图。别的不说,最起码和天子守国门对不上了。蒙古、东北都是明朝领土,北京还是国门吗?如果明朝领土真那么大,还要天子守国门,他应该定都乌兰巴托或者哈尔滨。
后人怎么畅想是另外一回事。大明朝当时自认领土,是长城以内。
长城以内是自己的地盘,长城以外就不是自己的地盘了吗?也不对。因为古人的观念和现在很不一样。现代国家之间的边境线上很明确的,画一条线,这边上你家,那边是我家。咱两家互不干涉。
古代不是这样。古代有个特殊字叫:藩。藩国、藩属、藩王、藩篱、外藩。
长城以外的地区,紧挨着明朝的地区,不是外国,也不是本国,是藩国或者藩属。像朝鲜、越南,有独立的***,能建国,就叫藩国。而东北地区当时是各部女真,没有统一的国家,只能叫藩属。
藩,用现在话讲,叫战略缓冲区。是大陆国家千百年总结出来的政治智慧。当年苏联为什么鼓动外蒙古独立,就是要在中国这边设立个藩,设立一片战略缓冲区。防止直接冲突,有事拿外蒙古缓一下。
中国历代王朝更是深谙此道。
长城防线有三个要点,东边是辽东,西边是河西走廊,中间是河套。只要控制住这三个要点,中原农耕王朝就能对北方游牧民族***形成压制。汉朝如此,唐朝如此,明朝也如此。所以,任何一个强盛的王朝,如果要消除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都必须同时控制这三个要点,少一个都不行。只要控制住这三个要点,北方游牧民族就很难形成比较强大的游牧部落联盟,也就难以对中原王朝形成实质性的威胁。
唐朝初期,经过反复征讨,基本上控制了这三个要点。但从安史之乱起,这三个要点就基本上全部失去了。安禄山本来就是从辽东起兵,之后唐廷抽调陇右、河西和北庭的唐军回援关中,就等于战略性的放弃了西域和河西走廊,导致整个西域和河西走廊地区被异族所占领,吐蕃占领了南疆,回鹘控制了河西走廊,朔方地区在中唐时期还能控制,到晚唐也已经变成沙陀、党项等游牧民族的聚居区了,唐朝也失去控制了。
晚唐到宋朝时期,因为辽东完全失控,渤海国控制东北,东北先后崛起了辽金和蒙古,辽国崛起后,灭掉了渤海国,基本上就控制了东北,并将渤海国的农业技术向大兴安岭以北转移,将今天的呼伦贝尔草原的一些地区都变成了农业区。比如今天的呼伦贝尔首府海拉尔,在辽国时期就变成了农业区。金国崛起后,基本上延续了辽国的这个做法,虽然重心转向中原地区,开发辽东、辽西一带的动力有限,但也还是在沿着惯性发展。这也是金国修筑防御蒙古入侵的长城时的基本路线,就是为了掩护这个已经农耕化的区域,说明这个地区已经变成成熟的农业区了。
蒙古时期对东北的开发和经营而言,是一个大倒退的时期。蒙古和辽金不同,辽金本身不是纯粹的游牧民族,都是半农半牧的,而蒙古是一个纯粹的游牧民族。所以,蒙古崛起后,不仅将辽金时期大力开发的大兴安岭以北的农耕区又变成了游牧区,而且将华北的一些地区也变成了游牧区,辽东、辽西基本上都退化成了草原,变成了蒙古统治下的游牧民族的草场。直到忽必烈登基并统一全国之后,这个趋势才停下来,农耕区和游牧区又逐步恢复到以长城为分界线。
明朝开国后,蒙古全面退出中原地区,朱元璋时期,明朝就已经完全控制了河西走廊、河套和辽东三个地区,这是自从安史之乱以来,中原******第一次完全控制长城一线,将整个四百毫米等降雨线以南地区都纳入自己的实际控制范围。并且,在明朝时期,通过驻军和移民,中原汉族农民不断越过长城线,向长城以北延伸,不仅辽东、辽西地区都变成了农耕区,而且将长城线以北一些传统上被视为只适合游牧的地区也变成了农耕区。由此,我们才能够理解,为什么宁王等朱元璋的儿子的封地都在长城线以北,如果只是游牧区,那肯定是不能当成封地的。
成祖靖难之后,宁王虽然内迁,但对东北的经营并未停滞,而是继续发展,而且形成了奴儿干都司。虽然奴儿干都司后来被放弃了,明朝并不实际控制,但是明朝对辽东和辽西的控制始终是非常牢固的,而且,山东、河南、河北地区的***农民不断向这个地区移民,到明朝晚期,辽东地区的***人口已经达到三四百万,当地的蒙古部落只能和***错落杂居,接受明朝地方官员的管理。这也是万历时期李成梁在当地持续进攻当地游牧部落的大背景。如果没有这么多汉族人口,怎么会有人在明末提出以辽人守辽土的政策?
与我们传统上的认识不同,最不愿意经营东北的,其实不是别的朝代,恰恰就是从东北发迹和崛起的清朝。正因为清朝是从东北发迹并崛起的,所以有清二百多年,始终将东北视为自己的自留地,严厉禁止***向东北移民,也严禁***在当地垦荒种田。不仅是东北,而且连内蒙都是如此,整个长城以北,清朝都严禁***主动向这些地方迁徙和垦荒。一直到清末,清朝快要灭亡的时候,日本人和俄国人都已经在向东北大批移民开发了,清朝才在1908年以后解除了***向东北和蒙古地区移民的禁令,这也是电视剧《闯关东》的大背景,等到***进入这些地区的时候,面临的竞争对手不是游牧民族,而是现代化的俄国和日本殖民者。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2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