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认为:周树人的文学成就大。
1,周树人。性格比较峻急,热烈而又冷峻。
2,周作人。比较安静、和缓、低调。
二,人格比较:
1,周树人,有骨气。
2,周作人,骨头软。
周作人性格软弱怯懦,苟且偷生,缺少骨气,后来做了汉奸。
三,文风比较:
曾有人恭维过鲁迅先生“你们周家三兄弟,称得上周家三杰”。鲁迅应道“如果我的四弟还在,我们周家还周家四雄呢”。鲁迅先生原还有个四弟,不过幼年早亡。周家三兄弟都是人间翘楚,周树人、周作人、周建人三兄弟都做出了人生非凡的事业。
周树人也就是鲁迅,被领袖***称为是中国先进文化的方向。鲁迅的文学成就,是近代中国文坛的丰碑,鲁迅的文学成就至今无人能超越。
周作人是鲁迅的二弟,从某种意义上说,鲁迅走向文坛,还是其二弟周作人做了引路人。仅从文学角度来说,周作人的文学作品特别是散文,成就极其高。只可惜人品不行,做了汉奸文人,令人叹息。
周建人年轻时多病,在文坛上成就不高,但建国后,曾任副委员长,也是一位非凡的人。
我曾读过周作人散文,如果从纯文学角度来看,周作人的作品比其兄鲁迅的造诣还高些。
以下所言或许有些戏谑甚至是玩世不恭的意味,然而仅代表一家之浅见罢了,尽管只从字面上来解读,但仍然希望朋友们不要见怪才好!
先说“作”人,这个“作”字呀?可读成“作”也,试想一个爱“作”之人,他究竟……
再说“树”人,有道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以能够“树”人之人,确实很不简单哇,他必将被人们永远铭记——
最后说说“建”人,即建设人哪!人哪有那么好建设的呀?不从幼苗时管护好,妄图通过后期的建设来达到改造人的目的,某种意义上讲,无异于难比登天呀……
如此一比较,高下立现——
所以,综合来看,还是“树”人最具操作性,意义也最深远……
要说清这个问题先要搞清什么是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是和浪漫主义并存的文学创作的两个方面。象《西遊记》《封神演义》可以说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而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象《三国》《水浒》《红楼梦》都可以说是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
要具体谈《红楼梦》为什么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巨著。主要是《红楼梦》象一本百科全书一样反映了当时的生活现实,上到官府皇宫王爷太上皇,下到刘姥姥到各个阶层无不进行了深入细致地描写,只要读了《红楼梦》就会对封建社会有了一个详细的了解,要想了解社会就不可不看《红楼梦》,这可能也是脂砚斋说的"稗闻野史俱可丢,而唯此书不可丢"的真谛所在吧。脂砚斋说″看反面才是会看",只要从《红楼梦》中能看到"十年辛苦不寻常"和″家亡血史"和″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就算看到了反面。至于那些清宫秘史,别说我们现代人靠翻资料才能得知,就是与作者同时代普通人若不看资料又有几人能知底细,作者绝不会写一部***就是为了让人看不懂吧,谁看***还要去翻资料呢,那不成了无人读懂的天书了,那还有什么现实意义。所以说《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的巨著,意义也在这里。要看反面也只能从文本中去解读,如果超出文本以外的內容只能说是过分解读,没有必要。《红楼梦》的现实主义还表现在作者从社会高层坠入社会底层后,使他清醒地看到封建社会的腐朽残酷和没落,使他体悟到这个封建王朝在侵入前一个王朝后所发生的"白骨如山"和″扬州十日的残酷,使他和前朝的遗民产生了共鸣,使他对这个王朝充满了愤恨。但他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所以他只能才用遁世,逃避和出家入佛门来面对这个对他来说显得很无奈的社会现实,他写这本书既有对这个社会的怀念,更多地是对这个无情社会的鞭笞与控诉。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2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