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评价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鲁迅先生以笔投枪,抨击腐朽的旧社会,助力新的社会向前发展。唤醒民众,痛打落水狗。鲁迅先生的骨头最硬,牛鬼蛇神之类,落水狗之类,即恨鲁迅先生,又怕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的文学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中国革命的贡献是巨大的,别人无法比肩。
对郭沫若评价、要客观、勿受时下某种抑郭讽郭之风影响。为取悦抑郭扬鲁看者、在评价郭洙若时总要加点抑郭的话。郭著作等身、诗歌(郭是现代诗画新诗的主要创始人、是浪漫派诗人)、杂文、小说、剧本、考古等内容繁多。不了解郭之著作可去图书舘查阅《郭沫若全集》。从郭解放后所担任职务如副总理、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长,作协***等看、党和国家一至给于其很高的政治待迂。郭逝世时还担任着人大副委员长。郭如是抑郭者说的那样没有气节、岂会担任重要领导工作到去世。
鲁迅是写过不少文章,杂文众多。被誉为文学战场上的匕首和投枪,但大部分是投射中国人的。鲁迅逝世于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日本鬼子于一九三一年制造九一八事变正式侵略中国。在这期间中国大批热血文学工作者以实际行动为抗日斗争做出应有贡献……然而,作为当时左翼作家联盟的首领鲁迅先生却对日寇的野兽暴行没有只言片语的呐喊抗争,他一躲了之,再也看不见他的匕首投枪的飞舞,他的骨头再也不硬了,变成怯敌的软骨头了……为啥他这样畏惧日寇?难道仅是他早年留学于日本之故?否!周恩来,郭沬若等人都曾在日本留过学,但他们都站到了抗日救国战乡的最前线,这到底是何原因让鲁迅对日寇如此惧怕呢?
虽然本人对鲁迅、胡适和郭沫若没有过细的研究,但也从他们的片言只语中感悟到他们的思想和人品,我最认同的是鲁迅和胡适!
如果从文学的角度看,鲁迅无疑是中国近代文学顶尖大师,我对他的感悟最深,他创作的短篇小说,几乎是一篇一个构思没有雷同的,都能深深的打动我。
鲁迅的文学作品不仅仅是写的是他那个时代的人,而且他能够高瞻远瞩地写到我们现在的人。
他作品中的祥林嫂、孔乙已、闰土、阿Q等让我在今天这个社会中还能找到原型。
鲁迅找到了社会的病根,他一生都在为这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在《呐喊》,可是三千年来的封建传统文化桎梏,让这个社会像一个病入膏肓的人,很难起死回生,喊不起、打不醒,即使打醒了还是会回归沉睡。
鲁迅作为旧中国新文化动的旗手和领导人之一,贡献最大。可惜只是孤军作战,且过早夭折。
胡适和鲁迅一样都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也是中国的启蒙思想家。
他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
他的思想至今仍在影响着广大的人民群众,是旧中国呐喊民主、法治、自由、人性和平等的启蒙思想家。
至于郭沫若,读大学时,他的作品我最不喜欢,诗歌简直是歇斯底里地喊街,如《天上的街市》就是如此。我实在不敢恭维。
胡适在文学上只是提倡了白话文,尝试的新诗写作质量却很低。他根本没有文学方面的杰出创作,根本不能与鲁迅郭沫若相比。鲁与郭二人在文学上各有所长,鲁长于***杂文,郭长于诗歌戏剧,各自擅长体裁的艺术水平难分高下,故不能互相替代。这是只从创作说的。要从文学理论上讲,郭在其1931年出版的《文艺论集续集》中提出了成套的“革命文学”理论,最早倡导了文学与生活的源流关系、文学的时代担当、文学的階级性、文学的工农兵方向以及最早進行了对个性自由和纯文艺的批判,并最早呼吁组织革命文学的统一战线等。这些都在毛泽东1942年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吸收了。这却是鲁迅所没有的,胡适就更不在话下了。而有些人对此却太缺乏了解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3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