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代文中国学理论问题首先在于:各种文艺理论思想几乎共时态的涌入,中国的接受语境的复杂化。
3、表现主义,20世纪初流行于德国、法国、奥地利、北欧和俄罗斯的文学艺术流派。
传统文学理论:包括古代文学理论和近代文学理论,如古希腊的诗学、中国的《文心雕龙》等。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强调文学作品的结构和语言符号的意义,如俄国学者巴赫金的结构主义理论。
俄国形式主义:强调文学作品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认为文学作品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体,主张从形式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
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以及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西方文学理论的常用概念,一般用来概括文学思潮、划分文学史或文化史的发展阶段。人类的认识活动必须借助概念去把握认识对象。概念是相对稳定的,而对象却复杂多变。
陌生化原本是一个著名的文学理论,理论源于艺术创作,是俄国***的核心概念。是由俄国文艺理论家维克多·鲍里索维奇·什克洛夫斯基提出。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成书于公元501~502年(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
语文的实践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语文知识和技能要在实践中获得。第二,语文对人的学习和生活实践有很强的工具性。
文学理论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它既来自于以文学创作和文学接受为主的文学活动实践,又回到这种实践中经受检验。
文学实践性,就是指文学反映社会实践而又能动的作用于社会实践。本文主要结合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对中学对政治,经济,社会变革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影响来说明文学的实践性。
比如说鲁迅先生的《呐喊》《彷徨》等作品。促进白话文发展是同时,通过短篇小说的形式,把当时黑暗社会真实情况反应出来。
强调文学是实践的,而不是空中楼阁、虚无飘渺的东西。强调文学要与实践相结合,只有立足实践才能创作出高水平的文学作品。
文学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它的实践性体现在在现实生活中有它的原型。
1、文学理论是指[_a***_]有关文学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的原理、原则的一门学科。文学理论是指有关文学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的原理、原则。文艺学的一个门类。
2、文学理论是文学研究的一个分支,文学研究包括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它们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不同的任务。文学理论是对所有文学现象的研究,它的任务有两个,一是学术任务,一是社会任务。
3、文学理论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文学实践的理论总结,因此,其自身也有一个发展过程。
4、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1、哲学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隐喻,镜与灯。认知科学也对应了两种认知方法:镜式认知和灯式认知。在文学中也对应两种理论模仿论和表现理论。
2、当前看到了《镜与灯》第一章的关于模仿说与镜子说,有感而发。最早提出模仿说的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有一个著名的关于床的理论:“床喻”,提出艺术就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
3、美国康奈尔大学英语系M.H艾布拉姆斯教授作于1953年的《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是现代文学理论的扛鼎之作。问世半个世纪以来,依然以其理论的前沿性和逻辑的精密性对当代学者产生着巨大影响。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3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