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代表口号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这对扫除“口单缓冗沓,千篇一律”的台阁诗风起到了巨大的冲击作用。
明代“前七子”、“后七子”为代表的复古派垄断文坛,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在散文创作中抛弃了唐宋以来文学发展的既成传统,走上复古的道路。
诗歌方面,欧阳修、王安石、苏轼也给予南宋金元诗以及明代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清代宋诗派以深刻的影响。
复古的主张是为矫正“台阁体”之弊而提出的,它打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大旗,很容易迷惑人。一般文人对“台阁体”已经感到厌恶,而对于古人作品则存在着迷信,于是都跟着复古派走,以为这是一条新的道路。
传统文学批评叙述明代诗文流变,大体分为复古与反复古之争,复古者为李、何、王、李诸人,反复古者为王、唐、归、徐、汤、袁、钟诸人。
前七子崛起文坛之后,其复古主张立迅速风行天下,成为文学思想之主流,掀起了一场文学复古运动。这在明代文学史上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他们一些具体的文学见解不尽相同,创作上各呈特色。
但它们却有着本质的区别,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文化革命,而中国明代复古主义运动实际是封建社会内部的一场文化运动。
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崛起,继而又有嘉靖、万历间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雄踞文坛。他们以复古为号召,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当前、后七子复古运动兴起时,文坛上又相继迭起“唐宋派”和“公安派”。
古文运动是为了反对南朝言之无物的散文而引起的,所以古文运动的理论根据,也就重在“道”。不过进一步***使追究到“道”是什么,那真是道其所道,各人的***就不很一致了。
“前七子”包括李梦阳和何景明等人,他们不满于“台阁体”和八股文的泛滥,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主张文学创作应刻意模仿古代文学,以形成固定的模式。这一主张标志着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的开始。
1、袁宏道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和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他是明代反复的古文运动的主要人物。他反对写文章仿秦汉,写诗仿唐朝。他认为写文章应该和自己的时代相关,而不是简单的沿用前人留下的方法。这些图片来自互联网。
2、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袁宏道生平经历介绍:袁宏道(1568~1610)少敏慧,善诗文,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
3、袁宏道,湖北省公安县人,字中郎,号石公,又号六休,曾担任过知县、稽勋郎中、博士等职位。他家有三兄弟,不过人们都认为他是他们三兄弟中成就最高的人。
4、袁宏道(1568年─1610年),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
他喜爱《世说新语》和宋人笔记,继承明清散文传统和五四散文传统,倾心晚明小品集大成者张岱的文章,同晚明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也息息相通。
而袁宏道(中郎)在《叙小修诗》中,首次提出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成了“三袁”文学革新的旗帜。当时三袁身处明代万历年间,宦官专权,朝政日非,矿监税使遍布各地,民怨纷起。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4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