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岛由纪夫的《春雪》系列,色彩浓厚,不过他的作品基本都是如此感觉;
《人间夫格》的作者太宰治的其它作品比如《招待夫人》《女生徒》《潘多拉的盒子》,小说风格和内容都多少有类似的私***感觉;
相比于上者,同样是女性作家的江国香织的《沉落的黄昏》和《一闪一闪亮晶晶》更别致;
小池真理子的《狂月》和《爱》和《天时》很不错,不过比上者更别致,或者说异常。
反乌托邦类型的书都可以了解一下,反乌托邦本身就是一种悲剧美学,“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别人看,喜剧就是把没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别人看。”反乌托邦把人们心目中的美好世界乌托邦贬到支离破碎,反而让人感觉到乌托邦的美好,而且也会感觉到现在社会美好。顺便感觉本就脆弱的黑暗体质被主角戳出真相,黑暗绝望的东西喷涌出来,也带来真相的希望感,这种感觉特别的痛快,推荐以下几本书:
1、《1984》奥威尔
2、《美丽新世界》赫胥黎
3、《我们》扎米亚京
4、《华氏451》雷·布拉德伯
5、《高堡奇人》菲利普·迪克
或者加缪的作品也可以了解一下,比如《局外人》、《第一人》、《鼠疫》等等。
喜欢太宰治致郁风格可以多看看三岛由纪夫,大江健三郎,芥川龙之介之类的日本文学。
鲁迅先生的《伤逝》,余华的《活着》,郁达夫的《沉沦》也可以看看
想到再作补充
分享一张《金阁寺》截图
《人间失格》意为“丧失为人的资格”、“不配做人”,是日本***家太宰治创作的中篇***,同时也是作者的自传体作品,书中作者借叶藏之口说出了自己对生而为人的孤独恐惧之感。
太宰治的文学流派属于战后的“无赖派”,又称“新戏作派”。这些作家们企图如实地记叙当时虚无、颓废的混乱社会 ,以及置身于其中的人。他们对生活***取自嘲和自虐的态度,专写病态和阴郁的东西,具有颓废倾向。代表作家及作品有坂口安吾的《***》,《在樱花盛开的树林下》;石川淳的《废墟中的上帝》,《黄金传说》;太宰治的《斜阳》;田中光英的《野狐》等。无赖派最有影响的作家是太宰治。
太宰治的作品里有极强的自我毁灭倾向,这种倾向源于原罪意识,原罪是人类始祖所遗留的罪行和恶根,渗透于人的本性之中,与生俱来、无法摆脱,使人有犯罪的倾向和性情,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原罪论帮我们揭露了人性的弱点,以及人的真相、特点和本质。
文学作品中有很多人物都体现出了这种原罪论,例如我们熟知的《月落与六便士》,思特里克兰德为了追求艺术理想穷困潦倒,朋友好心接济自己,他却“勾引”了朋友的妻子,后又将她抛弃。只不过毛姆的描写里,人物和***的描述都是相对客观的,少了《人间失格》里太宰治过于细腻有代入感的主观情绪。
除了上述日本作家及作品,张爱玲的***里也常常有这种气氛。例如《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女主葛薇龙。***乔琪乔不爱自己,只想利用自己交际挣钱,姑妈不是真的为自己好,只想利用自己笼络香港名流,巩固自己的社交圈,即使知道自己留在香港就是主动走进他们编织的网,却还是义无反顾地一步步走进黑暗。
太宰治和张爱玲都洞悉人性奥秘,深知人的缺点是人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不同的是,张爱玲是懂得并宽恕,太宰治只停留在了懂得。
《皮》:一切战争都是邪恶的
阅读库尔齐奥·马拉巴特的《皮》,我是怀着巨大的耐心才坚持着看完多半部的,余下的小半部分终于是翻了翻说放弃了。不是作品不好看,而是作品叙述的主题距离我的生活太过遥远了。不,也不是因为主题太过遥远的作品就不吸引人,而是这样太过理性的作品,这样跳跃隐晦嘲讽的作品需要一刻不停地跟随作者的思路,而阅读之外的思考被占用了,就显得枯燥了。
战争对人类的伤害是巨大的,不仅是对生命本身的残害,还有对精神的残害,在战争的阴影下,人类要承受恐惧、饥饿,更艰难的是为了生存,人类不得不舍弃尊严单纯为了活着而活着。“我们的皮,这该诅咒的皮。您甚至无法想象为了拯救自己的皮,一个人会如何去做,会变得如何英勇或者***。人们痛苦,杀戮,做出美妙和恐怖的事情,不是为了拯救自己的灵魂,而是为了拯救自己的皮。皮是唯一可以肯定、摸得着、无法否认的东西。是唯一属于我们的东西。是世界上唯一会死的东西。唉!唯有灵魂是不死的。可是,如今灵魂算什么?重要的只有皮。一切都是用人皮做成的。即使军队的战旗也是人皮做成的。战斗不再是为了荣誉,自由,公正。战斗是为了皮,为了这令人厌恶的皮。”灵魂是依托肉身存在的,为了这具肉身活着,人类有时不得不交出灵魂,这是人类永恒的悲哀。这是任何战争都应该诅咒的原因。
作家怀着无限的悲悯情怀,叙述战争下的意大利人民的悲哀,叙述战争对欧洲人民的罪行,他不是直接的指责,而是运用反讽的手法,冷漠又无情地揭示战争的残酷。战火遍野的欧洲大地上,那些拖着没有灵魂的肉身苟活的人群只是耻辱而沮丧地活,无论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都是罪恶的。
当战争来临时,或者死或者出卖灵魂,没有英雄,一切一切都是邪恶的!
《斯坦福监狱实验》是根据一则备受争议的实验拍摄而成的电影,为了达到研究的目的教授将斯坦福伪装成的监狱,随机挑选的学生分成两派,一派是警察,一派是囚犯。一个个斯文稚嫩的学生在穿上警服,拿上警棍,戴上墨镜后开始不自觉的角色上身。
虐者濒临崩溃,连实验的发起者津巴多教授都深陷在控制他***力的疯狂中而不舍得停止这项实验。
此刻的权利就像是一剂***,享用者疯狂自嗨,被虐者从抗争到麻木到完全屈服。《浪潮》我坚持一口气看完了,但看后心理极度不适,而《斯坦福监狱》中间几度停止,需要稍加调整才能继续面对可怕的镜头。
实验的结论可以总结为:
1、人性经不起考验,所以不要去考验她。
2、权力不受监控,拥有不受监控的权力的正常人都会沦为权力的奴隶。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4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