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莱辛在《拉奥孔》中说到,无论是绘画还是诗歌都要选择富有孕 育 性的片刻来实现,这个“孕 育 性”,钱钟书翻译为“顶点到来前富有包 孕的片刻”,指最有韵味的,最具有冲击力的瞬间。
2、他的美学著作《拉奥孔,论绘画和诗的界限》(1766),第一次明确区分了画和诗在反映现实上的区别。他指出绘画之类的造型艺术反映现实时是选择最精彩的“富有孕育性的一瞬间”,而诗所描写的则是在时间上连续不断的行动。
3、在诗中,拉奥孔是衣冠楚楚的,这能显示他祭司地位的尊严,是为了表现现实的真。由此可见,莱辛所说的美只可在形式上表现。他既否认绘画的内容可以美,也否认了诗歌传达的思想感情也可以美,因而就陷入形式主义的泥坑。
4、莱辛在《拉奥孔》中认为,一切艺术皆是现实的再现和反映,都是“摹仿自然”的结果,这是艺术的共同规律。
5、莱辛的重要美学论著是《拉奥孔,论画和诗的界限》(1766年)。作者通过特洛亚祭司拉奥孔父子三人被蛇缠死的故事在古代造型艺术和诗歌中的不同处理,来探讨画和诗反映现实的不同方法。
拉奥孔(The Laocoon and his Sons),大理石群雕,高约184厘米,是希腊化时期的雕塑名作。阿格桑德罗斯等创作于约公元前一世纪,现收藏于罗马梵帝冈美术馆。
《拉奥孔》,大理石群雕,高约184厘米,阿格桑德罗斯和他的儿子波利佐罗斯和阿典诺多罗斯三人于公元前1世纪中叶制作,1506年在罗马出土,现收藏于罗马梵蒂冈美术馆。
希腊化时期的最后一件伟大作品是《拉奥孔》(现藏意大利罗马梵蒂冈博物馆)。这件大理石群雕高184厘米。是由希腊罗得岛雕刻家阿格桑德罗斯,波利多罗斯和阿塔诺多罗斯于公元前175—公元前150年制作的。
《拉奥孔》是希腊化时期的雕塑名作。据考证,系阿格桑德罗斯和他的儿子波利佐罗斯和阿典诺多罗斯三人于公元前一世纪中叶制作,1506年在罗马出土,震动一时,被推崇为世上最完美的作品。
《拉奥孔》德国启蒙运动文学的杰出代表莱辛著。副题是《论诗与画的界限》,今传本二十九章,是全书的一部分。
德国的莱辛(G. E.Lessing,1729~1781)的《拉奥孔:论诗与画的界限》(Laocoon:An Essay on the Limits of Painting andPoetry),书中最早明确提出了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的区别。
莱辛从比较“拉奥孔”这个题材在古典雕刻和古典诗中的不同的处理,论证了诗和造型艺术的区别和界限。莱辛在《拉奥孔》中提出的诗画异质说,在文艺理论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诗”代表的是一般文学。“画”代表的是一般造形艺术。ps但是莱辛在《拉奥孔》中笼统的用绘画代表造形艺术,而忽视了同是造形艺术,绘画和雕刻有着本质的区别。
莱辛是德国启蒙运动时期重要的剧作家、美学家、文艺批评家。他写过很多美学著作,表达了强烈的启蒙气息。
莱辛在《拉奥孔》中认为,一切艺术皆是现实的再现和反映,都是“摹仿自然”的结果,这是艺术的共同规律。
莱辛的代表作是《莱辛寓言》。莱辛所写的寓言大多取材于古希腊的伊索、罗马和菲得路等人,但经过改写,赋予了新意,都同当时德国社会中的政治斗争、思想斗争以及文艺斗争息息相关,因而有着强烈的现实感。
高特何德·莱辛(1729年-1781年)是德国启蒙文学前期最伟大的人物,也是德国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美学名著《拉奥孔》以及戏剧评论集《汉堡剧评》确立了德国近代文学发展的基本格调。
□ 莱辛是德国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主要贡献在美学和文艺理论。 □ 《塔索》是歌德重返魏玛后于1790年完成的一个剧本。主人公塔索是十六世纪的意大利诗人。 □ 1794年秋,歌德与席勒订交。
德国民族文学的奠基人莱辛及其 (德国启蒙运动时期剧作家、美学家、文艺批评家。
莱辛-德国;德国启蒙运动时期剧作 家、美学家、文艺批评家。其美学著作主要有《关于当代文学的通讯》、《拉奥孔》、《汉堡剧评》等。
1、莱辛的《拉奥孔》主要内容如下:莱辛强调了史诗与悲剧之间的差异。
2、《拉奥孔》是希腊化时期杰出的群像雕刻,作于公元前1世纪。它以富有人情味的戏剧性情节和不寻常的构图著称。《拉奥孔》拉奥孔是特洛伊的祭司,他曾警告人民不要将希腊人留下的木马拉进城以免造成死亡之祸。
3、莱辛的重要美学论著是《拉奥孔,论画和诗的界限》(1766年)。作者通过特洛亚祭司拉奥孔父子三人被蛇缠死的故事在古代造型艺术和诗歌中的不同处理,来探讨画和诗反映现实的不同方法。
4、《拉奥孔》表现的是希腊长诗《伊利亚特》中的一个场面:特洛伊城的祭司拉奥孔为救特洛伊城的人民泄露天机,受到天神的惩罚。作品表现了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被巨蛇缠绕,濒于死亡的悲惨时刻。
5、拉奥孔是古希腊特洛伊城邦的一个祭司,在特洛伊战争中,因为识破了希腊人利用木马将希腊士兵运入特洛伊城的诡计,极力反对特洛***将那些希腊人的木马作为战利品搬进城(因为希腊人就是利用木马来装载自己的士兵)。
1、他以思想的异常鲜明性和力量,以无可反驳的逻辑说服力证明了诗与其他一切艺术的不同,特别是与绘画不相同,它的基本对象是动作。……自从《拉澳孔》出现以来,被公认为诗的本质内容的是变动不居的生活,而不是死板的形式。
2、《拉奥孔》是一幅表现手法奇特,打破了许多已成定式的绘画规则的大胆[_a***_]之作。这幅画也折射出了文艺复兴的完美艺术巅峰过去之后,艺术家们对新的艺术表现手法的探索和尝试。画的内容取材于希腊神话故事《拉奥孔》。
3、所以,眼里只有长篇大论,瞧不起片言只语,那是一种粗浅甚至庸俗的看法——***使不是懒惰疏忽的借口。《拉奥孔》里所讲绘画或造型艺术和诗歌或文字艺术在功能上的区别,已成套语常谈了。
4、艾尔·格列柯不断的影响了一大批当代画家。纽约画家约翰·格林记得他生平第一次博物馆之旅,就是去在他10岁的时候到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去看“The Opening of the Fifth Seal”。
5、格列柯《拉奥孔》委拉斯贵兹认为格列柯的价值被低估了,“未受到足够赞誉”。青年委拉斯贵兹痴迷格列柯作品,临摹了不少,后公开承认脱离巴契克风格,师从格列柯的入室***路易特雷斯特。
6、格列柯(1541~1614)Greco,El 西班牙画家。生于希腊克里特岛的伊拉克利翁,1614年4月7日卒于托莱多。原名D.特奥托科波洛斯。早年在故乡学画 ,1560年到***进入提香的画室 。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5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