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正文

北京文学作品介绍

  1. 有哪些介绍老北京文化的书?

哪些介绍老北京文化的书?

为你推荐本书——《胡同故事》,是一本关于北京胡同的名家散文合集,书中收录了四十多篇关于胡同的“回忆”。他们中有土生土长的“老北京”,如萧乾、冯牧、韦君宜等;也有满怀理想求学至此,或短暂隐居的“外来人”,如季羡林、王辛笛、韶华等等。他们每个人居住于此的年龄、处境和目的不尽相同,但这犹如市井般的琐碎描写,却会带给你,北京胡同鲜活的魅力。

和紫禁城奢靡的“皇权生活不同,胡同里填满了老百姓的柴米油盐和喜怒哀乐,是北京的魂儿。数不清的名人雅士在胡同里留下了他们的故事,***、蔡元培、沈从文巴金叶圣陶、梁思成、蔡锷等等,毫不夸张的说,北京胡同见证了整个中华民族发展历史

汪曾祺说,胡同之名起源蒙古语,是水井的意思。这解释,确实符合老北京城里街道四方四正、弯弯绕绕的模样。也像极了在“皇城”脚下生活的胡同百姓,那顺从、隐忍的性子。

北京文学作品介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林斤澜眼中,老北京离不了一个“墙”字,***是高大厚实城墙,最里头是红墙伫立的紫禁城。中间则夹杂着胡同里纵横交错的山墙,分隔出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四合院,那些“悠闲”“寂静”和“拉长的叫卖声”形成了“胡同深深深几许”的韵味。

韦君宜是土生土长的北京胡同人,从小就喜欢研究各个胡同的名字。最开始胡同的名字多来源于寺庙、市场、工地等独特的生活场景,偶有一些土气甚至粗俗。民国之后,很多名称被改的文雅了许多,例如把“猪尾巴”胡同改成了“朱苇箔“胡同,“猪粑粑”胡同改成了“珠八宝”胡同等等。但总觉得这种“雅”少了胡同的生活味儿,也容易让那些名字里的故事渐渐被遗忘,令人喜忧参半。

北京文学作品介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