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正文

马未都文学作品有哪些

  1. 马未都的鉴赏水平怎么样?
  2. 马未都只上过小学四年级,看起来却很有文化,这是为什么?

马未都鉴赏水平怎么样?

马未都主攻的瓷器玉石家具等,他不搞字画。据他说,曾经有幅画请多位名家分别鉴定,每位鉴定大师的结论都不一样,所以觉得字画水太深,不碰。

马未都基本是收藏届的代言人,因为表达流畅,言之有物。他说,收藏届还有很多***,水平很高,但他们不会用文学语言表达,所以没马未都名气大。你可以理解为,很多***的知识属于茶壶煮饺子,倒不出来。

社会实践已经证明了,一个领域里得意的人,往往不是修为最好,最合适的人选。

马未都文学作品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马未都鉴赏水平应该过的去,到底有多高,不好说。

马未都运气好,没人能比。

现在缄默不语,效果更好。

马未都文学作品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现在的喋喋不休,商业操作味道太浓。望眼天下成功的大佬,到了晚年哪个不是语嫣未详,含糊其辞。因为一生一世走来,更多的依赖运气,或者年轻时候过分的行为,对他人的伤害,侥幸而已。

更或者是,知道了知识远无止境,自己只是一滴水在面对海洋。知道了江湖之深,人心难测,闭嘴,一了百了。

偌大的社会,哪容你来用嘴来指点江山,有感悟回家静修写书去,五百年后,让后人评价你的伟业。

马未都文学作品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马未都先生在收藏界是很有权威性代表人物

他收藏的每一件藏品不管是瓷器还是玉器和木制藏品,每每提起都能渗透出文化内涵,这与马先生早年做过文学编辑有着直接的关系。那时的文学是纯粹的文学艺术。如今许多人把收藏当成发家致富的渠道,失去了收藏原本的属性。收藏就该是对某种传承下来的物件儿有兴趣深度研究并能够具备自己的见解。

若论对古玩的鉴赏,马先生当属首屈一指。

马未都只上过小学四年级,看起来却很有文化,这是为什么

马爷其实可以说正是被知识或者说文化改变命运的典型人物!

二十多年前,我在空军大院当兵,马爷就住空军大院,现在想起来好像见过他——当时他还不像现在这么有名。空军大院出的名人很多,比如原中央电视台台长阮若琳;比如早些年逝世的中央电视台播音员罗京是大院某位首长的女婿;比如前些年大火的某个乐队组合其中的一位,那时他们的那首专辑的同名主打歌唱遍大街小巷。

马爷也经常在一些访谈节目中以出身空军大院为荣,甚至认为毛主席给空军的题词和别的都不一样——全力以赴,务歼入侵之敌。

马爷的学历虽然一直停留在小学四年级,但这是由于那个年代造成的,不是他不想学习。他私下肯定特别热爱读书,要么他也不会经常写,发表文章。也正是因为他当机床工人时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一篇《今夜月儿圆》的文章,而且是花了一个版面刊登,他才被调到《青年文学》做了一名编辑,这可是正儿八经的文学的从业者了。那个年代人们对于文学的态度是无比敬仰的,和现在不可同日而语。

正是在这期间,他发掘了王朔这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具有爆炸力影响的文学天才,那时王朔的大部分作品都是马爷编辑出版的。

马爷从事古玩行业,刚开始纯粹是出于喜欢,既然是真心喜欢,那就会拿出很多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这就需要涉猎大量相关的历史传统文化知识,我相信,马爷在这方面肯定是下了大功夫的。要么现在不会谈起关于任何一个物件的相关知识都能这样信手拈来。据说他和京城第一大玩家王世襄都相交甚厚,那可是收藏或者说古玩界的殿堂级人物。

后来,马爷认为文学或者说文坛不像他心目中想象的那样圣洁了,就毅然决然的离开了这个圈子,专心做起了收藏,经过这么多年的浸淫,可以说已经成了集大成者。

其实像马爷这样学历低,但人文素养很高的人也不是个例,我觉得郭德纲老师也是其中的一位。他每次公开发表的文章或者微博,头条都显露了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甚至骂人的文章来都可以不带一个脏字。

其实,很多时候,学历只是一个人学习的经历和证明,并不能代表这个人文化的深浅薄厚。有些人没有学历,但是通过自学成了大学问家、大作家、大文化人。高尔基小学没读完,却是世界公认的大文豪,他的作品不仅感动了无数的普罗大众,也感动了许多学历高高的文化人。我国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看学历也只是小学毕业。今天我们讨论的马未都先生同样是一个没有学历但自学成才成为一个货真价实的文化人、作家、著名的收藏家、文物鉴赏家、媒体评论人。

马未都1955年生于北京,祖籍山东荣成。1967年,刚刚读过小学4年级的马未都辍学。1***2年马未都做为知青下乡在农村插队5年,返城后进入一家工厂机床车间干了几年铣车工。在辍学后到下乡又进工厂的这十几年里,读书是马未都最大的嗜好。他天资聪颖,悟性极好,博览群书,加上这些年的农村工厂的生活阅历,马未都像当年许多文学青年一样,开始拿起笔寄情于文学创作

1981年,马未都写的《今夜月儿明》小说在《中国青年报》整版发表,一鸣惊人,极大了坚定了他走文学创作的信心并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命运。不久,马未都调入《文学青年》杂志担任编辑,此后的几年,马未都在编揖之余自己又创作发表了多部文学作品,成为改开后涌现出的第一批作家群中的一员。

在研创文学的同时,马未都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尤其是对古代的瓷器、玉器、漆器、家具、金属器等古董文物进行了深入研究。1996年,马未都创立了中国个人首家文物博物馆“观复博物馆”,从此致力于收藏和鉴赏古代艺术品,取得不俗业绩,终成一代名家。

这些年来,马未都通过各种讲座或专题节目推介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见解,声名大噪,不仅推销了自己的文化理念,也获取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仅赢得“文化名人”的称誉,也受到无数人们的喜爱。可以说,马未都是自学成才的典范,也是文化人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