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王在文学上完全继承了李、何的复古理论,他们认为“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明史李攀龙传》),就是李梦阳的论点的翻版。甚至,他们认为这还不够,还要更推进一步。
2、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名称首见于《明史·文苑·李攀龙传》。因在前七子之后,故称后七子;又有嘉靖七子之名。
3、王世贞在文学理论方面明确提到了复古主张。《艺苑卮言》集中了王世贞对复古理论的提倡和一些具体看法。《艺苑卮言》是体现“后七子”诗文理论的重要著作,是这一流派的理论依托。
这一时期中一些重要的文***动和创作实践问题,如唐代的诗风改革、***府运动,不同诗歌流派积累的创作经验,唐宋两代的古文运动,宋代诗词发展中的问题等,在理论批评中都有深入的探讨和充分的反映。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中国的文学理论批评始于春秋末期至战国时期,这一时期也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期。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中常见的批评方法包括: 社会历史批评:这种方法关注文学作品中的社会和历史背景,通过对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时代精神、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分析,来评价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魏晋南北朝时文学批评的篇章和著作是曹丕《典论·论文》 、 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 钟嵘《诗品》、萧统《昭明文选》。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论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
同时,它重视从“史”的角度,结合特定的社会发展史、思想文化史、文学发展史来耙梳文学批评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是古人对文学创作的历史发展规律和艺术创作经验的总结,从中可以看到中国古代人的文学观察及其演变,各种不同的文学批评方法,审美标准和审美趣味。有别于西方文学理论批评。
韩愈的文学理论和主张 提倡“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之风,提倡先秦、两汉的散文,文学上主张“辞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
“文以载道”的意思是说“文”像车,“道”像车上所载之货物,通过车的运载,可以达到目的地。文学也就是传播儒家之“道”的手段和工具。这样的文学观念偏于文学的教化目的。
韩愈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是文以载道。韩愈提出的“文以载道”,发起了打倒时文的古文运动,他希望可以扭转这种不正之风,让文人抛开种种顾虑和束缚,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反对形式主义。
韩愈文学主张:先天之道、古文运动、文化重建、文人治国。先天之道:韩愈主张文学在创作和批评中应当追求“先天之道”。他认为先天之道是指天赋的才能和感觉,即作者的独特才华和对于美感的敏锐洞察力。
柳宗元在古文运动中的地位仅次于韩愈,其论文亦提倡文以明道,他写出大量散体文,取得与韩愈相当的成就。文以明道: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是对文学作品中文与道关系的概括说法。
1、探讨作品的形式价值: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在审视文学作品时,注重从形式角度来进行批评。这种形式价值取向,意味着批评家强调对作品的艺术形式和技巧的深入分析,例如作品的体裁、结构、语言和修辞等。
2、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具有[_a***_]性和审美性。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强调文学作品中的人文精神和审美价值,强调文学作品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艺术美感。这种人文性和审美性特点使得中国文学理论批评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3、文学批评有三大要点,分别是审美体验,理性分析,价值判断。审美体验:欣赏与体验,即批评家首先要成为接受者,要对作品产生审美体验。文学批评的主要对象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以情感与艺术形象来表现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
4、论著体的文学批评文章的特点是有着严密的逻辑性,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推论合理,推论步骤教为清晰完整的文学批评体式。
5、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三大分支学科(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之一。
明神宗万历44年(1616年),建州女真族统治者努尔哈赤在东北地区建立了大金(史称后金)王朝,定都兴京(今辽宁新宾境内)。明崇祯9年(1636年),努尔哈赤第四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定族称为满洲(译音,即妙吉祥义)。
宋代文学以诗歌、词、散文和话本小说为主要形式。内容与时代息息相关。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诗歌有“西昆体”风靡一时,他们以粉饰现实、歌颂太平为主旋律,思想空虚。
南方民歌:南方民歌,大都形式短小,内容主要是抒情。 北方民歌:北方为外族长期统治,在社会经济和生活习惯不同的基础上,形成与南方不同的色彩。 △南北朝诗文 代表诗人 南朝诗人:当日声誉最大的,是颜延之与谢灵运。
正确认识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必须警惕文化复古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两种错误思潮或倾向。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潮。一种是文化复古主义思潮,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就是因为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传统文化的失落。
豪迈奔放,谓之豪放。其特点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就主体而言,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呑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荡不羁。
1、具体方法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就是辩证的与开方的体系,即要坚持又要发展。中国特色,也就是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
2、在各种文学理论思想***中,我们可以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同时结合中国特色和当代性进行思考和整合。
3、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文艺工作者要创作出既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的作品,就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深入生活,才能获取丰富的创作***;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7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