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再猛也无奈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便会蓬勃复苏。回答火行凌虐,那是野草绿色的旗帜。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抽绎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释题:(一)凡以“赋得某某”为诗者,皆专咏“某某”也,盖取“登高而赋,可以为大夫”之义。然诗人咏一物一事,必“比物连类”,以“得其指归”,故本诗诗题接以“送别”二字,以为指归。(可参考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曹》一诗)
(二)”古原”,唐时专有其地,盖在长安西北郊外,为公子王孙游乐之地。(可参考李商隐的《登乐游原》)
释诗:(一)“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草之不畏“寒”也。
(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之不畏“炎”也。
(三)“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草虽世之“寒热”不能“屈”,然衷于“古道热肠”者也。故攘攘于“古道”而无畏,汲汲于“荒城”而无惧。
先来复习一下这首诗: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然后了解一下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其次了解一下白居易写《草》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此诗原名《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作者为准备科举考试而拟题的习作。
据上可知,白居易在准备科举考试中题写了《草》这首诗,此诗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家喻户晓、广为传诵,不论作者当时写此诗是寓意抒发还是讽刺及针砭时弊,单从字面上看,字词简单,诗句平白,但是从其延续的时间跨度来看,不得不让人惊叹,此诗的深意以及达到的文学艺术效果,白发老者和懵懂小儿都能传唱,其诗意和诗境不容小觑,该诗所体现的去伪存真、进步生发、对生命的赞扬、对高瞻远瞩的赞颂、以及拼搏进取生生不息的精神,着实让人惊叹,也正是如此,赋予了该诗从古流今的绵延生命力,正所谓,“自古多少英雄事,布衣百姓知几家”,敬请飨者细细品味。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7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