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文学,剩下的就是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连这样的常识性的问题也需要重新讨论?
只有一种情况例外——命题本身出了差错。
头条里没有几个懂文学的,因此我先说一下文学艺术是什么东西,我想,文学艺术是人的一种幻想的东西。我想,文学艺术,它是我们站立在现实的边缘,对通向无形的道路的眺望。它是这里的现实中的指向灵魂的一种载体。
我想,文学艺术的道路,是因为我们的看见,是与思想有关,必然是通过思想,但是思想与灵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为,思想是依赖理性,是有限的,而灵魂是没有限制,灵魂是指向无限,它是超越理性,或者,它可以通过理性到达感悟、祈祷、信心。因此,在文学艺术这片天地,这片自我创造的时空中,最终,思想已经沦为工具,通过思想的无形的干涉,所有的事情,已经化为灵魂所要求的事情,或是祈祷,整体已经面向无限,面向爱和信任。
我想只有像我这样的少数人能理解残雪的小说,感受到了残雪的***的一种独特的幻想,残雪的文学是向内(到达了潜意识)的灵魂的一些事情,是与自我与上苍的一种对话。或者依照一些人已经说过的残雪创造了一种人的趋光的运动。因此我认为残雪的文学可能是中国的少数几个真正具有深度的开拓性的文学。
我认为,文学最大的功能是“赏”。作者把最好的文字组合起来展示美的事物美的情感。批判文学只是其中的一个内容。至于文学的源头,中国文学的源头在中国,西方文学的源头在西方,中国文学和西方文学组成了世界文学。其它说法都失偏颇。
残雪对文学的解读是公知在文学领域的表现。不论在哪个领域,公知们有一个共同的思维模式:借洋否中,借西否东,借远否近,借古否今。
一直以来,公知们引导知识界确立了以下的观点:中国从来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哲学;中国历史上就没有科学;中国人从来就没有信仰。等等,而残雪则是对中国文化方面的否定。
我们并不是狂妄自恋,没有自我批判精神;但不讲根据地妄自菲薄为哪般?
从根本上来分析,中国汉字从出现开始就带有西方文字所没有的文学性。从考古发现的最早古汉文字中我们就能看出造字的述事性、表意性,古代人通过描写思维去固定文字的符号特征。这是五、六千年以来,中国人头脑生理上特有的文学品质。关键是延续不断,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
而西方的拼音文字,记录发音而少意义描述性的表达,拼音文字的源头拉丁文是早也只有三千年历史。并且在西方,拼音文字发生众多分支,发展出不同的语言,所以文学文化的保持继承性没有中国好。比如说很多中国人可以读懂两千年前的古籍,而很多西方人却看不懂几百年前的文学作品,甚至越南人、韩国人都看不懂自己家的祖谱。
中国最早的《易经》《诗经》《尚书》《道德经》《论语》等,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巨著,今天中国的常用词语、成语都是直接来源于这些作品。
这个论点延伸出去需要很大的编幅,这里只作简单表述,
我只是想那些只会在欧美日眼中寻找自信的文学公知们,不要再毒害公众了。如果还有一点良心,希望你们能回望历史传统文化,去重建中国文化的自信。
她可以有自己的文学观。但别人不一定同意。文学的种类有很多,流派也很多。她只是代表其中一种,她所追求的也不是西方的古典文学,而是现代文学,像卡夫卡他们的风格。当然会有一些人喜欢这样的风格,觉得挺独特,挺有深度。但也会有人喜欢别的风格,像红楼梦,水浒传。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7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