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魏晋南北朝时期,天文学仍有所发展。南北朝时代的科学家祖冲之完成的《大明历》是一部精确度很高的历法,如它计算的每个交点月日数已经接近现代观测结果。隋唐时期,又重新编订历法,并对恒星位置进行重新测定。
2、哥白尼的不朽巨著《天球运行论》出版,该书被认为是自然科学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书中系统性地表述了日心说理论,在数十年后导致了天文学的全新蛮革,并成为近代科学事命的起点。
3、明清时期,中国的天文事业仍旧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如清朝早期的中国天文学家,就提出过恒星有远近变化,也就是认识到恒星有视向运动。然而,欧洲的科学家却直到1868年才提出这种概念。
4、古代欧洲的天文学主要分为古希腊时期、古罗马时期和中世纪。古希腊的天文学欧洲人称古代希腊文化为“古典文化”。
5、古代的天文学家通过观测太阳、月球和其他一些天体及天象,确定了时间、方向和历法。这也是天体测量学的开端。如果从人类观测天体,记录天象算起,天文学的历史至少已经有6千年了。
6、这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发展的极重要时期。在先秦已经奠基的天文历法系统的基础上,这时在历法编制、仪器制造、宇宙理论及星图编制等方面,都取得长足的进步,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和成熟的天文历法体系。
所谓”三垣“,指的是北天极附近的星空,古代中国把这里分成了三个区域,分别是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黄道附近的区域,古代中国则把它分成了28个区域,就是28宿。
浑天说 浑天说是中国古代关于天体结构学说最重要的学派,浑天说也是在诸多论天学说中起主导作用。浑天说的起源一般追溯到战国到西汉时期,而浑天说的总结大成者是东汉的张衡。
四象(或作四相)在汉族传统文化中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在二十八宿中,四象用来划分天上的星星,也称四神、四灵。
天市垣是三垣的下垣,位居紫微垣之下的东南方向。在房宿和心宿东北,以帝座为中枢,成屏藩形状。天市即“集贸市场”,《晋书·天文志》记载:“天子率诸侯幸都市也。”故星名多用货物、星具,经营内容的市场命名。
其实“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灵兽合称为“四象”、“四灵”或“四陆”。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区划分使用的是“星官”系统,这里的“星官”类似于西方的“星座”。
有《天工开物》、《甘石星经》、《天文》、《岁星经》、《浑天仪图注》、《授时历》等等。
古代的天文学专著也不少。例如《甘石星经》、《***占经》、《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乙巳占》、《***占经》、《景祐乾象新书》、《乾象通鉴》等。屈宝坤有一本书叫做《中国古代著名科学典籍》。
《甘石星经》是一部天文学专著,甘经、石经各八卷,共十六卷,大致成书于战国时期。《甘石星经》是两书的合称,作者为当时的齐国人甘德和魏国人石申。
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是《甘石星经》《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德的著作名为《天文星占》,石申夫的著作名为《天文》,都是八卷。汉朝时,这两部著作还是各自刊行的。
《甘石星经》是古代中国天文学专著和观测记录,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天文著作之一。仅次于前1800年的巴比伦星表。在长期观测天象的基础上,战国时期齐人(一说楚人或鲁人)甘德、魏人石申(一名石申夫)各写出一部天文学著作。
落下闳:是中国西汉时期天文学家,以历算和天文学的杰出成就著称于世,为我国最早的历算学家,代表书籍有《太初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7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