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文学理论中的雅俗-文学的雅和俗

本文目录一览:

文学欣赏论文范文

文学鉴赏论文 范文 一:文学鉴赏当代文学论文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教学设备也越来越普及,电影、电视、图片不同艺术形式也应参与到课堂教学,通过与文学作品的互读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

文学欣赏是个体的人对于具体的文学作品阅读、感受、理解和想象活动。 文学欣赏活动是由欣赏对象——文学作品和欣赏主体——阅读者的之间的阅读关系构成的。文学欣赏对象是由作家创作完成的文本形态,它一经诞生,就进入了自己生命史。

文学欣赏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其在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净化道德及提高修养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文学理论中的雅俗-文学的雅和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文学欣赏课,要求写一些论文,我想写诸葛亮为题的论文。要求是2500字以上,不能抄袭的,所以我想谁能真正的帮我写一下,我文化有限,实在写不出来啊。呵呵。

文学雅俗之分的看法

1、融合、互补反映的是“雅““俗“”在内在关系上的联系性。回望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的体式,某种程度上说,都是由俗文学“升格”为雅文学的。

2、雅有“正”的意思,即朝廷正统文学。俗泛指民间文学。雅俗之分,从文学诞生的那一刻起便有了。比如诗经中的“大雅”与“小雅”,“大雅”出自上层贵族之手,“小雅”则出自下层文人,也可以称为俗文学。

文学理论中的雅俗-文学的雅和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一件事情,有比较风雅的一面,也就肯定有比较低俗的一面,每个人看着一个事情都会有不同的感悟,所以是不能够用雅和俗来评判一件东西的,因为每个人都会不一样。

常用的文学理论有哪些

1、传统文学理论:包括古代文学理论和近代文学理论,如古希腊诗学、中国的《文心雕龙》等。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强调文学作品的结构语言符号的意义,如俄国学巴赫金的结构主义理论。

2、俄国形式主义:强调文学作品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认为文学作品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体,主张从形式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

文学理论中的雅俗-文学的雅和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存在主义:该词最早由法国天主教哲学家加布里埃尔马塞尔提出。

4、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以及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西方文学理论的常用概念,一般用来概括文学思潮、划分文学史或文化史的发展阶段人类的认识活动必须借助概念去把握认识对象。概念是相对稳定的,而对象却复杂多变。

5、陌生化原本是一个著名的文学理论,理论源于艺术创作,是俄国***的核心概念。是由俄国文艺理论家维克多·鲍里索维奇·什克洛夫斯基提出。

6、《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成书于公元501~502年(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

曹丕诗赋欲丽与陆机诗缘情而绮靡的理论内容及意义

“缘情”是就诗内美而言,“绮靡”则是就诗歌的外形美而言,继承曹丕“诗赋欲丽”,陆机认为诗歌应具有艳丽华美的形式。所谓“其会意也尚巧,其遗言也贵妍,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正是对诗歌绮靡的形式美的论述。

诗缘情而绮靡是陆机在《文赋》中提出的观点。知识扩展:文赋简介 文赋是晋代陆机的文艺理论作品。

陆机讲“诗缘情”而不讲“言志”,实际上起到了使诗歌的抒情不受“止乎礼义”束缚的巨大作用。而尽管有少数封建正统文人对这一理论命题颇有微词,但是绝大多数诗人文论家都认同这一深刻而又精辟的著名诗学命题。

陆机对丽的深化”。里面论述了陆机对曹丕的继承,并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了。曹丕只将诗赋合论,强调同,没有分辨“异”,而陆机分开讨论“诗歌”“辞赋”,注意他们之间,并且讲述很详细。

文学雅与俗的关系

美学史、文学史上,“雅”与“俗”既是对立、博弈的关系,也是融合、互补的关系。对立、博弈,反映的是“雅”“俗”在表象含义上的对立性。《毛诗序》云:“雅者,正也。

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一件事情,有比较风雅的一面,也就肯定有比较低俗的一面,每个人看着一个事情都会有不同的感悟,所以是不能够用雅和俗来评判一件东西的,因为每个人都会不一样。

雅文学在努力寻求对社会生活的诗意表现时,总是以日常意识现实意识或正统意识的挑战者自居。“俗”则指的是具有浅近、大众特点的文学,是比较贴近生活、能为一般平民百姓所接受的文学形态。

提高文艺与普及文艺:雅代表高雅、高尚的作品,而俗代表大众化的、易于被接受的文艺,雅文学致力于提高文艺水平,推动艺术创新,而俗文学则更加注重普及文艺,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

诗语言的最高境界是大雅,诗的语言的最高境界是平淡,平谈是大俗。俗到极致便成雅,雅到极致便有俗。好诗是大雅又大俗的。高雅,人不识,不成高雅。

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文学的雅与俗

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问题,其实就是艺术的雅与俗问题。阳春白雪是高雅的,下里巴人则是通俗的。 文艺作品是适应人们精神需要创作出来的。

下里指的是乡下,而巴人指的是巴蜀的人民,比如通俗的文学艺术。而阳春指的是优雅并且很高难度的歌曲形容不同于世俗的艺术。其实两种艺术都是非常好的,根本不需要对立。

”这里的“下里巴人”指的是通俗的文艺作品,即那些普通百姓创作的歌谣、民间曲艺等,它们表现了平民百姓的生活和情感,具有浓厚的民间特色。

《下里巴人》用来指代非常俗的、很一般的东西,而《阳春白雪》则用来指代极雅的、很高明的东西。

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的意思是相反的。下里巴人用来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而阳春白雪比喻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下里巴人:解释: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今用于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阳春白雪:阳春、白雪: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下里巴人: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阳春白雪为其反面,喻高雅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