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思七子、钟、谭,若无当日之盛名,则虞山选《 列朝诗 》时, 方将 搜索于荒村寂寞之乡,得半句片言以传其人矣。敌必当王,射先中马:皆好名者之累也! 前明,指明朝。
2、“莫作江上舟,莫作江上月。舟载人别离,月照人离别。
3、随园诗话古诗带读音如下:【fēi,yún,yǐ,xiù,xīn,cháng,zài】,【míng,yuè,chén,tán,yǐng,bù,liú】。飞云倚岫心常在,明月沉潭影不流。
4、fēi yuacute;n yī xiugr***e; xīn chaacute;ng zagr***e;i , miacute;ng yuegr***e; cheacute;n taacute;n yǐng bugr***e; liuacute; 。飞云依岫心常在,明月沉潭影不流。
5、第六卷则主要介绍了作者个人的诗歌创作经历和心得体会。《随园诗话》的创作背景是袁枚在辞官归隐后对诗歌创作的总结和反思,以及他对个人生活和审美观念的深入思考。
6、原文:古英雄未遇时,都无大志,非止邓禹希文学,马武望督邮也。晋文公有妻有马,不肯去齐,光武贫时,与李通讼逋租于严尤。尤奇而目之。
是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古文献整理家——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后人把孔子的言行语录,作成《论语》。
【宋濂】 (1310~1381)明初散文家,字景溪,号潜溪,浙江金华人。自幼好学,早年师从散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人,少负文名,元至正九年被荐为翰林编修,他固辞不就,隐居山中。
宋濂是明初有名的大文学家,依据明史中的记载,宋濂原名宋寿,景濂是他的字,宋濂一生致力于文学研究,是明朝开国文臣之首。
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
朱元璋称帝后,任命他为文学顾问、江南儒学提举,授太子经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谥号文宪。浦江(今浙江浦江)人,汉族。明初文学家。
明初道统文学的代表人物是宋濂。明初三大文学家 宋濂,浙江浦江人,明朝开国元勋,文学家。他家境贫寒,刻苦好学。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统为己任,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
明初道统文学观念的代表者宋濂。明初诗文三大家,是指我国明朝建国初期的三位文人:宋濂、刘基、高启,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被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著有《宋学士文集》。刘基的作品被后人合编为《诚意伯文集》 。
宋濂的文集中,大量充斥着美化、歌颂明初统治集团上层人物及表彰贞节妇女的作品,这大概就是他的“道统”文学的集中表现。但历史已经获得的进展,即使用强力去扭转,也还是有困难。所以,就是在宋濂身上,也还是存在两面性。
李、何诗学观点上的是非得失,实在太复杂,而且他们理论上说的往往和创作实践不相符合(这也是不足为怪的正常现象),但就他们作品的鉴赏价值来说,明代中期的诗坛,有了李、何等七子,才显得有光芒有波澜,尽管他们有一些不值一顾的陋作。
明代诗歌的演变和发展,大致可分为六个时期。 为成化至正德年间。其时台阁体诗歌已为广大诗人所不满,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诗派攻之于前,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反之于后。
明代300年的历史,诗歌创作较为繁荣。其发展可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较优秀的诗歌大都为由元入明的诗人所作,刘基、高启是其代表。
发展:《诗经》→ 《楚辞》→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民歌(代表者:建安七子)→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新诗 古典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皆出现于先秦时期,一是现实主义源头《诗经》;二是浪漫主义源头《楚辞》。
两者都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汉魏六朝和明清时期,诗歌创作达到了高峰,出现了大量的诗人和作品。 两者都有多种文学集团和流派。
约从弘治至隆庆(1488—1572)年间,诗文作为主要的文学形式,呈现一种稳定推进并趋向复杂的态势,出现一些影响较大的文学流派,互相间有融合,亦有冲突。
两者的相同点:第一,都[_a***_]一个人可以形成的。文人集团是原生的团体组织,而流派除了宗师创立以外,必须要有相当多的人进行欣赏和归附才最终可以形成。第二,都对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8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