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文学的理解文学理论角度有哪些

  1. 评判文学作品的深度和思想力是以什么为标准的,而有资格给这些定论性评价的又应是些什么人?

评判文学作品深度思想力是以什么标准的,而有资格给这些定论性评价的又应是些什么人?

文学以给人感动为目标,不需要思想力和深度。如果没有好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你有多强的思想力和深度都没有意义

文学只是文学,是艺术的一部分。艺术是人有了闲暇为了表达感情,***或感动大众,为让生活过得更有趣而产生发展的。文学也一样。

文学是生活的反映,但只是精选的反映,不是照单全收。文学是创造一些像生活一样的故事和表达感情的文字。只需要能感动人,不需要思想和深度。所谓的主题思想,都是别人加进去的。比如三国演义》,有什么主题思想,又比如《西游记》,有什么主题思想。所谓的主题思想都是后人加进去的,如果作者天上有知,不知道会不会跌破眼镜。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就是一幅美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是一点常识,思想力在哪?深度在哪?当然作者在文学创作中,会对人物、***,或者表达的感情有自己的想法,会带着思想的烙印。但他的思想对作品的优劣没有关系有的人思想很坏,但是作品很优美。有的人思想很好,但作品很臭。历史上不少作品被世代赞颂的著名诗人,人品就为人不齿。比如崔颢、元稹、宋之问等。书法绘画这些艺术就更是如此。人们常说秦桧的书法就很了得。

文学的理解文学理论角度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谢邀。

希望重温敬爱的领袖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切问题都有答案。经历过娛乐乱象的普通草芥之民,没资格回答这个大问题。[害羞][害羞][祈祷][祈祷][玫瑰][玫瑰]

文学的价值,如果仅仅以它褒扬什么,和批评什么来给贴标签分类,那就简单的多了。

文学的理解文学理论角度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文学的自身存在意义,在于它在现实世界之上,建构一个与现实平行的载体。作为现实世界的一个印记和回声。

任何作者对于现实世界,都是有自己的倾向性的,且不说作者的倾向性是准确的或主管的或偏颇的。

这种倾向性有的比较直白,有的比较间接。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时代的文学森林中,可能会留下一批大树,也有的仅仅有几棵花花草草。还有的就是满目疮痍,没有什么精彩的给后人留下,那也有可能是,承载那些作品的社会已经成为遥远的历史回声了。后来的读者,找不到打开这些作品的密码钥匙——它们的基本话语体系。

文学的理解文学理论角度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的文学,却像镌刻在石头或金属上的神的启示录,每个时代,阅读,总不过它去,这样的书籍我们把它称之为经典

一部作品的地位,由谁来定性评论?读者群体?官方话语评论者?

都不能起决定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是作品自身的内在结构和与现实世界——作品的产生年代所对应的契合度。

在在人类生活精神史上所起到的路标性价值,讨论一个时代时,使你不能绕过它。

从本质而言,评判文学作品的深度和思想力的维度,有两个,一个是从整体上对于一个族群、社会、区域景观的整体把握和构建,一个是基于族群社会前提下的对特定的个人人性深度的剖析和展示。

主题,思想,境界文体,深度,广度,普遍性意义,皆涵盖在其中。

文学作品是反映社会现实的,要反映现实社会就会联系到作者的立场、观点看法,要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要歌颂还是丑化?这都由作者自由选择。但作品一经发表,其作品就带有社会性,对社会和人民必然带来影响,这影响是好是坏,是促进社会发展还是阻碍社会进步,是社会主流还是支流,是***还是***恶丑。绝不由作者说了算,不管作者愿不愿意其作品都得接受社会实践检验,都得接受人民大众评判。

又由于我们的社会与旧社会不同,与西方社会不同,其作品评判的标准也不同,用旧社会的标准,用西方人的思维来判定都是不对的。我们的标准是思想性,艺术性高度统一,缺一不可,而思想性是第一位的,因为作品给社会给人民带来什么样的影响非常重要。思想深刻,艺术精湛,人民大众喜闻乐见,满足人民大众对文化艺术品的精神需求,这就是我们需要的文学作品。

文学评论在网络化的今天,很难看到大部头的专著了,即便有,也只在特定的[_a***_]圈子里,放在书店的架子上求遇知音呢。

文学评论也有各种形式,“短平快”的评论无非好与坏而已。你所说的文学作品的深度、思想力等等,就比较复杂了,标准应该不是统一的(应该是多样化的),资格***皆有(凭什么你能我不能)。

文学评论的标准,讲白啦,由评论者的眼光视角、立场(泛指政治)、审美观、主观性和客观性等等决定的。好作品坏作品,评论的尺度不对,好变坏坏变好……。

累了,上课太累。

说错了,怕老师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