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正文

文学作品研究背景,文学作品研究背景主要写什么

  1. 一部文学作品在不同人眼中,背后的内涵不同吗?

一部文学作品不同人眼中,背后的内涵不同吗?

每一个人自出生到长大,成人到回归大地的过程中,身心都会受到各种内外因的影响,所以每一天的你都会有不同的人设变化。

这也就确定了,世界上不存在身心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我们在看文学作品中的各类角色时,会对某些角色产生代入感,而由于每一个人的人设都不一样,所以对角色的理解和感受也就变得不同了,甚至是同一个的你在不同的阶段去代入书中角色时也会有不同的感受。

文学作品研究背景,文学作品研究背景主要写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书我们能够看很多很多遍,也不觉得厌倦的原因了。

不同,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雷姆特。”指的就是他的作品《哈雷姆特》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解读

一部文学作品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能够包罗万象,折射出社会的方方面面。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阶层、身份、教育背景生活状态的人能根据自己的社会阅历、人生体验对作品的内涵产生不同解读。

文学作品研究背景,文学作品研究背景主要写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就比如《水浒传》,有人看到快意恩仇、有人看到阶级斗争、有人看到北宋末年的贪腐问题、也有人只关注它里面的写作技巧、文学水平。

一部文学作品在不同的人眼中,背后的内涵肯定是不相同的。

首先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可以流传百年甚至更久,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给人们的感受也会不同。

文学作品研究背景,文学作品研究背景主要写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大的时代背景下,优秀的文学作品可能会让大多数人产生共鸣,因为其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取向是基本一致的,但也会有少部分不同声音的出现,都属正常。

人都不可能做到人见人爱,花见花开,更何况一部文学作品,又不是人民币,***都喜欢

其次,每个人的年纪不同,所受的教育,生活的环境,所接触的人参差不齐,竟不相同,那么对文中主人公的命运就会有不同感受,对文中所描述的事情也就有不同的看法。

就拿最近网上炒的沸沸扬扬的某宝某猫的总裁***,其夫人在网络上的公开喊话,看似是手撕小三,但其老公和三背后的资本却没那么简单,如果就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写成一部文学作品,也不为过。

男人们站在自己的角度觉得总裁夫人太狠了,这是直接断送了老公的前程和财路,跟谁过不去,也不要跟钱过不去吧!这等于是鱼死网破,整个一大型翻车事故。

女人们尤其是家里的正室,孩子妈妈们都为总裁夫人叫好,觉得她做的非常对,出了口恶气,宁愿舍弃也不要屈辱的忍气吞声,我不好过,谁也别想好过。

这件事情放在当今小三横行的年代,确实给女人们解气,也给那些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男人们敲响了警钟,兔子急了还跳墙呢!

但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古代呢,发生在推崇三妻四妾的朝代,我们大家所熟悉的影视剧《知否知否》,在宋朝时期,家里的大房二房尊卑长幼排别有序,可一样小妾气的大房一辈子不好过,反倒还要忍气吞声,还要给老公物色三房四房。

不同的人看文学作品,作品内涵都不同。

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为什么还会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呢?这就涉及到文学常识叙事作品的几个概念了。

叙事是通过语言组织起人物的行动和***,从而构成完整的文学艺术作品。叙事作品包括叙事的语言、内容和动作。叙事动作是指讲故事的这种行为。作为语言的交流活动,叙事动作其实包含了6个参与者:真实作者、隐含作者、叙述者接受者、隐含读者、真实读者。

这里着重说一下叙述者和隐含读者。叙述者是讲述出作品中语言的人,叙述者只是隐含作者所安排的一个操纵文本的代言人;接受者是指由叙述者所设定的,隐含在叙述动作中的倾听故事的人。很多作品中能看到接受者在叙述中被明显的提出来,比如:各位看官,今天我要给大家说一说《水浒传》中的李逵。这里的“看官”就是接受者。

有的作品中的接受者不是那么明显被指示出来,但是会经常有“对了,顺便说一下”这种句子的插入,这就是表明叙述者是在对什么人“说”着什么事情。在叙述者的心中,接受者的存在是在叙述动作的进行中被明确地意识到的一种交流状态。

虽然不同的叙述者对接受者有不同的要求,但接受者都是由叙述者所设定的,他们是隐含在叙述动作中的故事倾听者。在叙述的行为中,叙述者希望并期待自己的语言能被理解,而真正的完全理解,只存在于叙述者自己设定的理想接受者中。真实的读者(现实中客观存在的阅读作品的人) 是不可能完全达到理想接受者的状态。特别是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读者群中,由于语境和文化的差异,真实读者与理想接受者存在很大的距离,甚至会出现各种误读和理解的偏差。

所以,作为真实读者的我们,只有尽可能地向理想的接受者去努力靠拢,这样才有可能准确地理解作品真正的含义。然而实际上,不同的读者是达不到真正作者所要求的理想接受者的水平,所以每个人因为自身的各种原因,对文学作品就出现各种不同的解读和看法,这就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