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英国文学的影响有很多方面,我着重介绍其中三个方面:
1. 英国文学界听到更多女性的声音。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为大量青壮年投入战争,所以女性担负起了养家活口的生活重担,原来许多把女性排除在外的工作都不得不对女性开放,唤醒了长期被压制的女性平等,独立的意识。所以在英国的文学中就增加了许多女性的声音,倡导女性平权与独立的声音。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当属Virginia Woolf 弗吉尼亚.伍尔夫,被誉为二十世界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更把“意识流小说”推向顶峰。她的名言之一“女性必须有自己的一点收入以及独立的房间”,因此她被后来的女权主义者推崇为先锋。
2. 开创了“意识流文学“,并被推向顶峰,其中突破时空的蒙太奇等艺术手法被后来者借鉴到电影拍摄中。
由于一战后英国由原来辉煌的“日不落”帝国开始走下坡路,人们开始把更多的目光转向英国自身内部矛盾,文学也开始由浪漫主义转向自省模式的“意识流文学”。其中代表人物就是英国的作家詹姆斯.乔伊斯,他1922年出版的《尤利西斯》就是英国意识流***的奠基之作。另一个代表人物就是上面提到的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与男性作家不同,她的***语言上更富有诗意,意境唯美。代表作有《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等。
不过这类***不注重情节,而侧重人物内心的剖析,甚至常常打破时空,让想象自由驰骋,读起来比较费劲。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青年知识分子带来幻灭感,对现状的不满以及对传统价值体系的反叛。超现实主义崇尚梦幻和无意识,与意识流流派一样,强调抛开外界影响,挖掘内心真实。超现实主义开源于法国,后被英国文学界接收和发扬,但主要成就是在诗歌方面,对英语诗歌的表现手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盖斯科因是英国超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1936年出版的《人生就是这块肉》,诗中大量运用了突兀而缺乏联系的意象。著名诗人奥顿也经常用梦幻意象来揭露社会,体现了超现实主义色彩。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9367.html